亭湖区新兴镇成立英烈馆:烈士牺牲87年其后人圆寻根梦

2019年07月08日 09:52:03 |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年前,盐城籍烈士吕万林的孙子吕德光曾托人寻根,想到爷爷的家乡亭湖区新兴镇三灶村(原盐都县新兴镇三灶庄)看看,遗憾的是未能如愿。近日,亭湖区新兴镇成立英烈馆,急需烈士吕万林的照片。本报刊登的这篇报道引起了新兴镇政府和新四军纪念馆文史研究部主任陈宗彪的关注,吕德光圆了寻根梦。

  3年前的寻根报道受关注

  7月5日上午,亭湖区新兴镇英烈馆内,陈宗彪将吕德光和其父母的照片贴到吕万林烈士一栏处。“未能找到吕万林烈士的照片,但用他儿子、儿媳和孙子的照片代替,总算是弥补了这一遗憾。”陈宗彪回过头又多看了几眼墙上的照片,欣慰不已。

  2016年11月2日,本报A11版“帮你找”栏目刊出以《想跟“三灶庄”亲朋好友见个面》为题的报道。上海居民吕德光是吕万林烈士的孙子,吕德光的父亲健在时一直在寻找母亲吕陈氏下落,也曾想到父亲的家乡亭湖区新兴镇三灶村(原盐都县新兴镇三灶庄)看看,与父亲的亲朋好友好好聊聊、聚聚。父母相继去世后,吕德光继续托人寻找,一直未能如愿。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98周年,为缅怀先烈,共敬英雄,亭湖区新兴镇成立英烈馆,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故事,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英烈馆里陈列着新兴100多名烈士的生平事迹,但吕万林烈士没有照片,也未能与他的后人联系上。”正当陈宗彪发愁时,他在网上搜索到3年前记者采写的关于吕德光寻根的报道,联系上了远在上海的吕德光。

  吕万林是新兴入党第一人

  早在1904年,年仅7岁的吕万林因为饥荒,随父举家逃荒到上海。1910年秋,14岁的吕万林在兄弟的帮助下,到上海国棉二厂(原沪西区内外棉五厂)当童工。1925年,吕万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吕万林是新兴入党第一人,甚至有可能是整个盐阜地区入党第一人。”陈宗彪介绍道,1926年,吕万林与新兴近邻的原青墩孙仇庄的仇一民,从上海返回家乡,秘密发展吴广文、乐葆生、邹渐余入党后,成立了盐城第一个党小组。自此,新兴境内曙光初照,成为共产党人活动的地方。1927年,吕万林被选送到苏联学习,3年后回国,在全国总工会工作。

  “资料上记载,因国内急需干部,爷爷提前两年结束学习回国工作。”吕德光听父亲说过,1932年,爷爷和奶奶一起到河南开封等地巡察,那时奶奶怀孕8个多月,他们刚下火车,爷爷就被叛徒认出,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惨遭杀害,连尸体都没找到。奶奶机智隐蔽,幸免于难,返回上海,生下父亲,取名吕开泰。

  受邀请开馆之日来盐参观

  “我父亲是遗腹子,奶奶在父亲5月大时受上级指示,继续革命。奶奶将父亲托给爷爷的堂弟抚养。那一次分别后,奶奶再也没回来,杳无音讯。家里没有爷爷奶奶的照片,父亲对他们了解很少,到了我们这一代就更少了。”后来吕德光听说,关于奶奶的下落有两个版本,一是奶奶在工作中被杀害了,另一是奶奶随国民党撤到台湾,继续潜伏。但最终奶奶去了哪里,无法考证,这些都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吕德光的父亲告诉吕德光,爷爷的面部有明显特征,他的嘴是斜的。当年虽然是爷爷的全家出去逃难,但家乡儿时的伙伴还在,邻居朋友还在,他们如果健在都已经100多岁了,希望他们的后人听说过,还记得爷爷这个人。

  新兴英烈馆将于近日开放,吕德光受邀来盐。“我有一个愿望,希望能看看爷爷家当年老宅所在的方位,也想看看原三灶庄里的村民,听他们讲关于爷爷奶奶的故事。”吕德光说,这是父亲的遗愿,以便每年清明扫墓时,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