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试验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充分利用水资源

2019年07月07日 09:12:22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左边为鱼塘,右边为稻田,利用水泵将养鱼水抽入水稻田,不仅充分利用水资源,还能提高稻鱼品质

  眼下这个季节,在武进区前黄镇大成村的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试验区,鱼塘里的鳊鱼已经长到0.25公斤,水稻秧苗也已经栽插到水稻田里。武进区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黄桦介绍,他们于去年年底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项目试验,该项目将于明年底形成最终成果并在常武地区推广。

  据了解,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是指利用鱼塘和稻田相邻的地块,鱼塘养鱼、稻田种稻,再利用水泵将养鱼水抽入水稻田,水稻田通过自然吸收、蒸发等方式消化养鱼水。黄桦说,鱼的粪便和尿液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一部分溶入水体,一部分成为底泥;此外,鱼投喂饵料后,饵料不能完全被鱼吸收,因此饵料中的磷、钾等大部份溶入水体,而这些微量元素恰巧是水稻生长所需要的。“用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建立一个基本不使用外源肥料种植水稻、鱼塘养鱼无养殖废水外排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稻鱼丰收,不仅充分利用水资源,还能提高品质。”

  黄桦说,用鱼塘的水和底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鱼塘尾水做到了零排放,减少种养对环境的污染;养鱼水流入稻田,水稻生长吸收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水稻种植中化肥使用程度大大降低,鱼塘水作为天然有机肥,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水稻品质的提高;氮、磷在养鱼水体中超标,影响鱼的呼吸和血液循环,鱼生长缓慢并且易发生病害,水稻生长吸收养鱼水中氮、磷、钾后,水体得到净化,有利于水环境保护。

  “目前,我们采用的配比是6亩鱼塘配25亩水稻田。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水质、土壤、成品鱼和水稻营养成分监测、氮磷钾流向对比分析等数据收集和监测工作,最终形成稻田与鱼塘面积科学配比、稻鱼种养过程中资源互相配合、病虫害防治率逐步提升的生态循环种养系统。”黄桦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