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见证新宿迁|一本《学无止境》绘出晚年幸福图景

2019年07月04日 17:02:24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QQ图片20190704080930.jpg  

  朱宜虎今年74 岁,住在宿豫区顺河街道卓圩社区东五组。6 月29 日下午,记者来到朱宜虎家采访,只见小院收拾得整洁温馨,朱宜虎和老伴李凤玲亲切地迎上前来。

  回忆往事,朱宜虎告诉记者,初中毕业后他先是在家务农,结婚后,他挖掉家里一棵大树制成平板车架,转行成一名专业搬运工。“那时我在大集体专门拉平板车,拉一车货到徐州往返一次需要3 天,一趟劳务费只有24 元。”朱宜虎还记得,35 岁那年他到当时的宿迁县港务管理处当搬运工,从码头到城区送货一天要跑3 个来回,一个来回就有20 多里路。算上他每天早晚上下班的路程,他每天至少要跑100 里路。那些年,朱宜虎不知磨坏了多少双鞋、磨破了多少次脚,才将3 个子女拉扯成人。

  整整拉了11 年的平板车,吃苦耐劳的朱宜虎几乎年年是先进,1991 年,46 岁的朱宜虎作为计划内临时工被安排在卓圩搬运站从事搬运工作,之后又被调至财务科工作,一直干到退休。退休后的朱宜虎发挥余热,为了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他在自家腾出房间开办“党员活动室”“一家双联三议事工作室”等。“老有所为更会老有所乐,为社区多做些公益还是很开心的。”朱宜虎乐呵呵地说道。

 

  “每月按时领到退休金,儿女们也都已经成家立业,俺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了。”热衷于写写画画的朱宜虎,热情地向记者展示了一本名叫《学无止境》的大册子。“这本册子分为道德规范、养生保健、自娱自乐、家庭档案四个栏目。”记者在朱宜虎翻开的“家庭档案”一栏第87 页看到,细心的朱宜虎将退休后的退休养老金增长示意图用图表仔细画了下来。图表上有朱宜虎从2006 年至2018 年的退休工资数额,以及上调幅度、增长比例等。记者看到,他的2006 年退休工资只有371.6元,而到了2018 年,数额则增长到1908.62 元。“退休工资在年年增长,说明国家越来越富强,也说明国家没有把我们老职工忘记,我很知足。”朱宜虎高兴地告诉记者,每个月有退休金,儿女们都很孝顺,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心。

  记者翻阅《学无止境》后发现,退休后的朱宜虎还补录了这些年来家里添置的大件开销、获得的荣誉以及出去旅游的行程等等。“ 就说我家吧,从平板车到自行车,后来又添置了电动车、摩托车,现在几个孩子都买了小汽车,几十年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朱宜虎翻着册子感慨地说,孩子们每年都会带他们老两口出去旅游,现在的生活追求已经由几十年前的吃饱穿暖逐渐转变成精神层面的需求,这说明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宿迁调查队获悉,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 年的10.83 亿元,增加到2017 年的2610.9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6%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 个百分点。2018 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91元;同比增速达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81 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6639 元。

  如今,干了大半辈子搬运工的朱宜虎早已苦尽甘来,过上了安逸又快乐的晚年生活。他的《学无止境》记录着时代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更是宿迁居民稳步迈向小康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点滴历程。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