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三更半夜还有人来敲我们家的门,实在是受不了!
徐老伯:同德里红了,我们也很开心,但是人流量多了造成很多不便,停车、噪音怎么解决?
林叔叔:同德里属于控保建筑,出现消防安全隐患、不当使用造成建筑损坏应该找谁?
昨天,姑苏区同德里热闹非凡,这次不是因为前来“打卡”的游客,而是居民和双塔“小巷评理员”、法律服务志愿者面对面坐在一起,通过板凳会议的形式,针对同德里爆红后产生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
什么是“小巷评理”?
“小巷评理”是姑苏区大力推进的一大法治建设品牌,已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项目展开调研。该品牌量身打造了一支规模化、专业化且全民参与、全民信赖的志愿调解员队伍,为居民提供人民调解、法律知识及心理减压等法治服务。
板凳会议中,居民首先就近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想法。大家纷纷表示,同德里走红给了他们一个更加了解自己生活场所的契机,大家都觉得非常荣幸。但游客一些打破私人边界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此,大家就如何平衡游客参观需要和居民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针对前期调研中居民较为关注的控保建筑使用者的责任与义务、相邻权纠纷化解、消防安保等主题,来自苏州市法铭法律服务社、姑苏区古保委专家组的律师、文史专家等为居民做了细致的讲解。
随后,居民党员志愿者收到了社区发放的消防器材,党员志愿者家中设立了消防器材存放点。
“小巷评理”首次走进“网红小巷”,对基层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德治——
通过“小巷评理”居民议事的形式,了解居民对于同德里走红的看法,引导居民认同走红对推动古城保护带来的积极影响,提升居民文明素质,鼓励居民自觉保护同德里。
法治——
由专业团队来讲解控保建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明晰权责,加强古宅内居民的法治意识,让居民自觉承担起保护控保建筑的职责。
自治——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居民党员志愿者家中设立灭火器临时存放点,放置部分消防器材,为古宅的安全保驾护航。
为了解决“网红小巷”带来的治理问题,今年,“小巷评理”将结合辖区特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不断创新、丰富基层治理的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