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到现在,25年来我制作了150多个国家的国旗,但最好看的一定是五星红旗,朝鲜国旗也好看。”72岁的苏州同里老人黄丹曙一生和国旗打交道,用国旗传递中朝友谊。
01 用国旗传递中朝友谊
打开报纸,呷一口茶,是72岁的黄丹曙晨起的第一件事。
“我看人民日报50年了,今天习近平主席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今年也是中朝建交70周年,中朝友谊源远流长的。”黄丹曙说,每天他都要看看报纸,关注国家大事。
而对朝鲜,黄丹曙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小就听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颂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黄丹曙回忆说,他小时候爱唱歌,对这首歌印象深刻。
黄丹曙说,出生于40年代的他,小时候就有着从军梦,他很佩服军人。课本里写的上甘岭战役火烧邱少云的故事让他萌生了要到朝鲜烈士陵园去看看英烈们的想法。
中国和朝鲜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民间交流在中朝两国交往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黄丹曙正是其中热诚推动中朝友谊的民间使者,他曾多次带朋友到朝鲜参观并传播中朝友谊。
2018年是中朝建交69周年,黄丹曙专门赶制了3000面朝鲜国旗,赠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000面是有寓意的,朝鲜半岛从南到北最长距离约1100公里,按照朝鲜里来计算,大约有3000朝鲜里,所以自古以来朝鲜被称作‘三千里锦绣江山’。”黄丹曙说,早在2017年他写信给驻中国朝鲜大使馆,提出自己赠送朝鲜国旗的想法,得到回信后就加班赶制。
多次前往朝鲜,黄丹曙说朝鲜人民很珍视中朝友谊。每年抗美援朝纪念日朝鲜人民都要去祭拜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金正恩也亲自到桧仓郡志愿军陵园去祭拜烈士,敬献花篮。
黄丹曙对中朝友谊的奔走也感动了朝鲜人民,2018年8月25日,他收到了朝鲜人民保安省对外事业局发来邀请函,邀请他赴平壤参加9月9日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庆典活动。
“在朝鲜4天,参加了他们的阅兵式,听了朝鲜民歌阿里郎,还看到了金正恩委员长。”黄丹曙说,朝鲜人保省副相李将军接见了他,畅谈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聚的友谊,介绍了社会主义朝鲜的民族自信。
黄丹曙回忆说,他参观了金正日故居,在朝鲜几日所到之处,朝鲜人民很热情,“我们到了他们热情得不得了,这个民族和中华民族有很多相似之处,热情好客、勤劳。”
(黄丹曙和驻中国朝鲜大使合影)
在庆典活动当天,黄丹曙还向金日成—金正日基金会捐赠了2000元。回国后,朝鲜大使特邀请黄丹曙老人到北京朝鲜大使馆做客,并把金正恩亲笔签名的金日成—金正日基金会董事会的证书颁发给他。
02 用爱国之心去生产国旗
黄丹曙和国旗的情缘始于1994年。
出生于同里的他曾经是吴江同里门窗厂的厂长。1993年秋,黄丹曙被《中国建材报》上刊登的《惊悉张思德纪念馆被出租》这则新闻所震惊。
“我们也很惊讶,为了几千元怎么能把纪念馆租出?!于是就在厂里募捐了4000元,希望要保留纪念馆。”黄丹曙说,在他们那一代人的印象中,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英雄,他为革命伐木烧炭鞠躬尽瘁的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后来,经“张思德纪念馆”所在地的四川仪陇县确定,被租卖的不是“张思德纪念馆”而是仪陇县文物管理所用于陈列张思德生平事迹的“3间近百平米的展厅”。
舆论“喧哗”平息后,黄丹曙并没有收回4000元善款,而是捐赠给了西藏的孩子。
吴江同里门窗厂的事迹因此受到了中宣部的表彰,黄丹曙作为厂长赴京接受殊荣。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对他们说这笔钱虽然不大,但情意深刻。
“在表彰仪式上我看到了桌子上很多小国旗,内心很激动,就想能不能生产国旗。”黄丹曙回忆说,回到苏州他就向省里申请,最后他成功创办了吴江同里国旗厂。
吴江同里国旗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国旗制作指定企业,也是苏州唯一一家国旗制作定点企业。
国旗生产制作,庄重而神圣。为了做好一面国旗,他曾先后赴上海、浙江学习。1995年9月,黄丹曙赴京参加了“《国旗法》、国旗知识与制作讲座”学习班。
“一开始也有难度,国旗的颜色一定是中国红、五星黄,偏一点点都不可以。”黄丹曙说,起初生产的国旗还遇到掉色问题,很发愁,后来屡次学习和改进才得以解决。
生产国旗需要六七道工序,时间要10天左右,从选料、电脑制版、高温蒸花、洗涤、定型、裁剪到缝纫、熨烫,每一道都要仔细认真。
25年来,黄丹曙用一颗赤诚爱国之心去生产国旗,生产的国旗已走上国内外舞台,频获点赞,也见证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地球北极点上的首面五星红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特制的江苏最大国旗等,均来自这座小镇上的国旗厂。
在迎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同里国旗厂分别向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和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寄赠双面刺绣桌式国旗座,并收到回信表示对同里国旗厂的感谢。
03 用恒心去坚守两份“大事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旗厂利润摊薄,不少国旗厂纷纷转行,而黄丹曙还在坚持。
90年代江苏省的国企生产厂家有7家,如今还有两三家还在坚守。
“浙江生产的国旗很多,便宜得不得了,我认为国旗的质量是最重要的。”黄丹曙说,如今他每年要生产10万面国旗,每一面他都亲自挑选面料。
“钱可以少赚点,国旗还是要生产下去。”黄丹曙补充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他干不动了,“同里国旗厂的电话铃声25年来都是《歌唱祖国》,哪一天铃声不再响起,就是我倒下的那一天。”
除了生产国旗,黄丹曙把传递中朝友谊作为自己人生的又一“大事业”,只要有时间他会和身边的朋友、后辈讲述中朝两国的深厚友谊。
2017年,黄丹曙前往平壤,特地去了烈士陵园,并把苏州带过去的土放在烈士墓碑前,并取了一点带回苏州。
“一抔土是中朝友谊的见证,我把土带回来放在了家里。”黄丹曙说,看到土他就会想起烈士们,也经常教育后辈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明年是朝鲜劳动党成立75周年,黄丹曙还有一个计划——捐赠劳动党党旗给朝鲜。
(来源:看苏州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