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如何更好地呈现?历史文化内涵如何做出来

2019年06月17日 09:26:52 | 来源:扬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游客在逛东关街

  现在外地游客来扬州,东关街是必去景点之一。改造后的东关街从2009年开街,越来越火,“人山人海”成了假日东关街的常态。东关街的游客量已经接近了“天花板”。东关街区的旅游转型路在何方?三和四美商学院地块改造在即,如何借此机会打造升级版的东关街,带动古城复兴?近日,由市委宣传部、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广电传媒集团联合打造的《市民论谈》第99期,邀请相关部门的代表、热心市民、专家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东关街旅游目前质态如何?

  扬州市名城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宏祥介绍,东关街已经成为扬州古城旅游必不可少的城市名片。2018年,东关街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400万人次,最高日游客量达到15.9万人。游客热力图显示,最高峰时期游客量达每小时1.4万到1.7万人,算下来大概每平方米3到4个人。

  扬州市自然资源局用地规划管理处处长高亦蓉介绍,2015年国家旅游总局发布景区最大容载量的核定导则,明确了历史街区最大容载量的参考数据:人均空间负荷每人占2到5平方米。而东关街最高峰是每平方米有3到4个人,这一方面体现了东关街旅游发展超出了预期;另一方面也说明旅游空间包括设施配套、相关的环境舒适度方面还有待提高。

  做大东关街旅游存在哪些瓶颈?

  游客在东关街上平均停留多少时间?东关街商户王建表示,很多团队导游给游客的时间是45分钟以内,因此游客只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游览。

  有游客在网上发表点评称:东关街的房屋、街道很古朴,不过商业化也很严重;停车很难;逛东关街感觉就是吃吃小吃,买买小物品,大部分是全国各地都有的,感受不到扬州风情。

  对此,扬州市导游协会秘书长龚吉林表示,东关街被淹没在“美食一条街”里面,自身特色不太鲜明。到江南古镇,临河搁个小桌子,在那喝着吃着,很有味道,就可以让游客停留下来。

  扬州大学建工学院副院长刘雨平认为,空间格局,包括文化和旅游业态的配置,影响着旅游体验,游客不是不想停下来,关键你有没有办法让他停下来。

  历史文化内涵如何做出来?

  吕宏祥表示,这些年来对传统特色文化店铺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传统文化产品火不起来,还有另外原因,就是市场吸引力不够。只有创新,才能使传统技艺与工艺得到新的活力,从而体现其价值。

  刘雨平认为,要把真正体现历史文化的内涵做出来。大家感觉东关街没有扬州味道,可能跟我们文创产品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让商业和文化相互促进,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特约评论员孟瑶认为,游客既要去寻古,体验那样一种味道,又要现代服务。乌镇不仅打通了老建筑,以五星级水准、专业团队运营,也做戏剧节、话剧节,做得有了国际影响,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在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里面去寻找亮点,而是针对现代人的需求做更高端的东西。

  “东关片区”如何整体打造?

  扬州古城,不只有东关街。为什么这些年就是东关街那么火爆,附近景点却不温不火?

  对此,个园副主任张红玲表示,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东关片区”层面上来统筹考虑,首先要做攻略,哪些东西是吸引游客必去、必玩、必看的,事先做好整体规划,游客就不止逛一条街了。

  刘雨平认为,东关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进行好的组合。另外,空间形态过于单一,完全可以把它跟周边的街巷和停车场、出入口,包括汪氏小苑等景点,合理进行流线上的组合、串联。目前扬州旅游资源跟文化资源的行政分割还是比较突出的,应该打破这种行政壁垒。在规划上,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包括停车场、出入口、商业文化的配置。这样的话,就能够真正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

  吕宏祥表示,把东关街的旅游向周边延伸,在多年前就已经注意到了。现在怎么做?一是把三和四美和商学院地块有效用起来。目前已邀请了全国知名公司,对地块进行旅游策划,弥补东关街的不足,和东关街错位发展,同时把东关街的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引入到这个地块里面来。另外,致力于把东关街、双东片区等众多景点有效串联起来,这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