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下生花!年近八旬扬州“游子”在他乡传播剪纸文化

2019年06月17日 07:04:08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他出生在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扬州。50年前,他转业后到了甘肃兰州,如今,他已经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致力于在当地传承剪纸文化。他就是从扬州走出的剪纸大师叶长友。

  少小离家

  扬州走出的剪纸大师

  去年,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实施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以扬州民间剪纸艺术家研究为主题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扬州卷》项目启动,项目计划用2年时间寻访记录60位剪纸艺人,留存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扬州民间剪纸资料。

  在寻访过程中,中国(扬州)剪纸博物馆馆长王京惊喜地发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扬州民间剪纸传承人的身影,叶长友便是其中的一位。

  今日,记者联系上了远在甘肃的剪纸大师叶长友。

  年近八旬的叶长友,出生在扬州。“我的父亲曾是扬州的裁缝,那时候裁缝和剪纸有异曲同工之处,常常需要剪衣样的父亲,也剪了一手的好花样。”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叶长友学会扬州传统的剪纸技艺。

  从部队转业后,叶长友来到甘肃兰州,他被兰州深厚的文化吸引,利用教师职业的假期便利,他去敦煌学习,在洞窟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回来之后,他开始尝试用剪纸艺术将这些精美的作品复制出来。这么多年以来,他从没放弃过剪纸创作。“我的作品从第一件窗花剪纸开始,在中国剪纸艺术领域里拓开了一个新的艺术空间。”叶长友回忆,这些年来,他把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都融入到了剪纸艺术里。

  聊到这里,叶长友笑着说:“少小离家,但是我骨子里流淌着还是扬州剪纸厚重的文化基因。”

  创新发展

  南北融合形成独特的剪纸风格

  在叶长友看来,甘肃是他的第二故乡,这片土地上的灿烂民俗文化让他有机会将南方的细腻与北方的粗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早期的剪纸创作离不开喜庆吉祥的内容,这些年来叶长友一直试图找到新的创作道路。

  来到甘肃后,敦煌飞天壁画、马家窑彩陶……给了他新的灵感。那些曾只能在敦煌洞窟、艺术摹本里才能看到的飞天舞伎,那些令人震撼的马家窑彩陶,都被他用精湛的技艺呈现在了剪纸上。“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的作品保留了南方剪纸对于构图、绘画的细致要求。像敦煌舞姬剪纸,设计细致到发型的式样、裙摆的褶皱。”叶长友解释,为了创作这些剪纸作品,他曾多次走进敦煌临摹壁画,还曾跟考古工作者一起前往彩陶考古现场,并研究了大量历史古籍。

  此后,叶长友又创作了“兰州古八景”、“金陵十二钗”系列,创新研制了点染套色花鸟剪纸作品等,并先后在全国剪纸展上获“金、银、铜“奖。

  薪火相传

  在他乡传播剪纸文化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荟萃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以强烈的地域性特征见证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深厚底蕴和非凡魅力。

  在这座非遗陈列馆里,就有由叶长友坐镇的兰州剪纸传习所,摆放了各种风格的剪纸作品,这里也成了叶长友传播剪纸艺术和坚守非遗保护的平台。

  为了推广这门艺术,叶长友没少下功夫。除了参加全国的交流展会外,这些年来,他不仅将剪纸技艺传授给徒弟,而且走进校园,为中小学生们传授剪纸技艺,从孩童到耄耋老人,叶长友让热爱非遗的种子在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这几年叶长友还有一个心愿,他一直在用剪纸艺术将甘肃的传统文化用另一种形式传承下来。“未来,我还想将扬州的文化民俗也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

  “剪纸在现代生活中不断传承与发展,扬州民间剪纸的传承人们,也在不断努力把扬州剪纸文化推向国内外。”王京告诉记者,除了叶长友外,他们还打听到了不少远在他乡的扬州民间剪纸传承人,其中包括创作剪纸《富春山居图》的浙江刘启武大师,创作剪纸《桂林山水》的旅美艺术家朱晨光等,“通过我们的寻访,未来希望能记录下更多扬州民间剪纸人的故事。”

  (来源:扬州发布)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