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迁始终坚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深入实施黑臭水体整治,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宿迁对建成区水体进行全面排查,共识别黑臭水体25条,河道总长86.8公里。截至去年底,已投入资金约20.37亿元,完成22条、64.4公里黑臭水体整治。
宿迁黑臭水体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去年7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今年4月对已完成整治的22条黑臭水体进行水质检测,全部达标。
在整治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样板工程,如马陵河整治。马陵河曾是宿迁老城区“臭味远扬”的“龙须沟”,沿岸居住人口近十万。我们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引领,系统实施棚户区改造、雨污分流、初期雨水收集、生态修复等,最终将其打造成中心城市的生态河、景观带。整治效果得到各界一致好评,先后获得江苏省黑臭水体整治典型范例、江苏省首批生态样板河湖等奖项。
骆马湖生态修复。针对采砂活动等导致水质下降、生态破坏的问题,我们坚持联合执法、水陆并进、标本兼治,历经三年,骆马湖实现全面禁采,消失十多年的银鱼鱼汛再次出现,禁采工作获得中央环保督查专报表扬和公安部发文嘉奖。
宿迁黑臭水体整治的目标
本次申报的西民便河、东沙河、马河3条黑臭水体,流域范围广,汇水面积约80平方公里、占城区面积的35.5%,范围内人口约25万人、占城区总人口的30%。
目前,3条河道部分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等工程已抢在汛期前开工建设,其他生态修复、补水活水整治工程前期手续均基本完成。
到2019年底,3条河道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氨氮等4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5.2公里的马陵河达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要求。
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3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水质稳定达标,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实现长“制”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