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活跃着10多万名环保志愿者,其中老年志愿者群体是一道亮眼的风景,他们有的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有的义务巡河巡湖、全力当好“民间河长”,人们给他们送了一个称号:“环保愚公”。
“小鸟用翅膀为扬州生态投了票”
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水凤凰”嬉戏、觅食。资料图片
“鸟叔”蒋永庆。
“今天,我蹲守了4个小时,终于抓拍到了‘水凤凰约会照’,开心啊!”2日下午,72岁的扬州摄影家蒋永庆在朋友圈里晒出一组水鸟美图,他由衷感叹:“‘水凤凰’对水质和环境非常挑剔,过去很难寻觅到它们的踪影,现在能经常看到了。这是小鸟用翅膀为扬州生态投了票。”
蒋永庆痴情拍鸟多年,他用无数镜头生动诠释了扬州生态环境之美,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市民爱鸟、护鸟,保护碧水蓝天,被誉为“扬州鸟叔”。
水雉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鸟,尾羽像传说中的凤凰,所以被称为“水凤凰”。去年初夏,蒋永庆在距离长江5公里的九龙湖湿地,全程拍摄了一对“水凤凰”如何交配、孵蛋、育雏,记录下了这个幸福的“六口之家”。“水生态环境好不好,‘水凤凰’最有发言权,它们闯进我的镜头,在我心里直扑腾,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蒋永庆在展示“水凤凰”照片时,写了这样一段留言,他对鸟类的痴情让人感动。
“留住江豚微笑,才是最美扬州”
江豚出水。资料图片
志愿者在巡护。
退休教师陈宜林,是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负责人,他最近正在张罗“环境日看长江·记录江豚微笑”摄影采风活动,忙得不亦乐乎。
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因其温顺可爱,嘴角微微上翘,被称为“微笑天使”。“成群江豚戏水的场面,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说明它们活得很滋润。”陈宜林兴奋地说,“守护一江碧水,留住江豚微笑,才是最美扬州!”
长江扬州段江豚活动区域东起三江营、西至润扬长江大桥,这里常年有20多头江豚活动。江豚对水质格外敏感,江豚保护协会的职责就是防止长江污染,守护好它们的家园。去年,协会申报了“长江江豚协助巡护”公益项目,得到了农业部鼓励支持。六位祖祖辈辈沿长江捕捞的渔民自愿加入了巡护队,成为专职巡护员、“江豚守护者”。去年7月1日至12月30日是首期巡护,半年时间内他们用智能手机实时上传巡护记录,既有江豚的水面活动情况,也有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非法捕鱼、非法排污的情况,巡护里程累计达3600公里。在他们的努力下,这里留下了越来越多的江豚身影。今年4月13日,“守护者”们一次巡护就观察到江豚出水30头次;5月12日观察到33头次。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扬州在全国率先划出生态红线,全面启动水环境“双向补偿”机制,淘汰沿江落后产能,唱响了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江豚报之以迷人的微笑。
“我们是护河队的‘老愚公’”
“老愚公护河队”成员在打捞水面漂浮物。资料图片
护河队7位老人。
“七旬河长护河来,龙须沟变风光带,碧水蓝天原生态,精神感染下一代……”2日上午,邗江区生态环境主题园开园,当地居民用一曲自编表演唱,赞扬蒋王街道四联村的“老愚公护河队”。
蒋王街道河道众多,被称为“水邑”。近年来,“清水活水”工程的实施,让这里变得河清树绿、环境怡人。村民们格外珍惜这一泓碧水,“老愚公护河队”应运而生。
“老愚公护河队”有7名成员,平均年龄超过了70岁。每天早上7点半,7位老“河长”准时巡护总长22公里的4条河道,打捞水面漂浮物,5年来从未间断过。
护河队的队长蒋怀信,今年74岁,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他说,小时候,河里能洗衣服能游泳,还有许多小鱼小虾。后来工业发展起来了,河里的水渐渐变黑了、变臭了,鱼虾渐渐变少了,人们跟河的距离也远了。现在经过党委政府和大家的努力,水清了、岸绿了,来河边垂钓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场景,他打心底里感到开心。
生态自觉,催生生态美;生态美,增进生态自觉。在扬州,成千上万的“环保愚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家乡的碧水蓝天,为美丽扬州增光添彩。他们身体力行,更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