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南,1949年12月25日出生于武进奔牛,1967年开始,全家陆续到武进吕墅下放。1977年,进入常州第五水利机械厂,从工人、车间检验员、车间主任直到分管生产的副厂长。1998年,工厂改制成常州武帆合金有限公司后,任副总经理。因为牵头申请到铝锰铁脱氧剂在内的多项国家专利,大大提高钢铁的质量,2009年获评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
“如果把人生比作炼钢的话,我们这代人的熔炼过程就相当复杂、曲折、艰难,应该算是特种钢。”王玉南三句话不离本行,说起和钢铁、炼钢有关的话题,总是那么滔滔不绝。在他看来,他们这些共和国的同龄人,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艰难曲折,亲眼目睹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还有一个很容易识别的时代标签,叫‘老三届’。”
王玉南(右二)参加签字仪式
大炼钢铁的场景,他现在依然印象深刻
“那时我八九岁,到现在还记得,镇里竖着很多冒着白烟的小高炉。”王玉南说,家家户户都拿出锅子、盆子、铁铲、菜刀送到队里去炼钢,支援国家建设,“人搬车运,手提肩扛,白天人声鼎沸,夜里也是灯火辉煌,钢花飞溅。大家干劲十足,在小高炉旁忙活着。家里没锅子了,就吃食堂的大锅饭。”
小高炉停止不用后,并没有立即拆除,成了住在附近孩子们的玩耍的地方。在那里做游戏,捉迷藏,有的小孩子还钻到里面去玩。
后来,王玉南成了炼钢的专业技工,和同事们一起申请了很多国家专利,提高了炼钢的质量。这时,再回想起那个时代的炼钢场景,心里自然感触颇多,“大炼钢铁运动为我国钢铁工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炼钢产量确实上去了,但钢铁的质量却不行。”
全家下乡务农,他主动参加“围湖造田”
“老三届,很多人都听过,但都有误解,这里面其实有6届中学生。”王玉南说,老三届是指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因为学校停课,老三届毕业后来大多数都当了知青,我也是后来到厂里才读了中专和大专。”
1967年,初中毕业后的王玉南来到武进的吕墅插队,两三年后家人也相继到了吕墅。“那时,很多同学不想到乡下去,我心里倒是没有什么负担,就想着去锻炼一下,凭本事养活自己。”到吕墅后,王玉南拼命干活,什么事情都是冲在前头,抢着干一些重活累活。种双季稻,第一季播种还是在冬天,哪怕双脚在水里被冻得失去知觉,他也咬牙坚持。
其实,当地的村民对一些知青,并不怎么欢迎,因为知青干不了重活苦活,却要分掉队里的口粮。不过,王玉南却因为踏实肯干,结交了很多村民朋友。“我一个人挑着担子,走了十几里路去送公粮,当地人看到了都来搭把手。”
当时,滆湖开始围湖造田,这又是一个没人愿意干的苦活。王玉南开始并不在名单里面,但他却带着被子铺盖主动住到湖边。围湖造田赚的工分是要高一点,但王玉南不是为了那点工分,就是想在各方面历练一下自己。
“在乡下的那些年,靠着自力更生,我们一家基本能做到吃饱穿暖。”回忆起那些年,王玉南称自己并没有觉得有多苦,反而得到了足够的锻炼,“到后来的工作生活中,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财富。”
没回城就被招入工厂,从工人干到副厂长
1977年,还没有回城的王玉南,就被招入了常州第五水利机械厂。人已经回城,但关系还在吕墅。那时实行“交钱记工”,厂里每个月发的工资,王玉南要交给下放的生产队,然后获取工分。
“在工厂的工资高得多了,一个月三十几元,生产队的工分远远没有这么值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亏大了。”王玉南笑着说,直到3年后正式回城,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
在工厂的王玉南拿出了下放时吃苦耐劳的劲儿,凡事都要当尖子,1984年入了党。与此同时,他也从普通工人成为车间的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
获评“钢铁劳模”,见证钢铁行业的起伏
1999年,第五水利机械厂改制成常州武帆合金有限公司,王玉南成为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
“从做机械到合金,是一个很大的跨度。”王玉南没有一点畏难情绪,和同事们开始了技术革新,“我们不直接生产钢铁,是向一些大钢厂提供合金,提高钢铁的纯度和韧性。我们发明了铝锰铁脱氧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钢材的质量。”说起有关钢铁的话题,王玉南打开了话匣子,嘴里蹦出一个又一个专有名词,让记者有点发懵。
铝锰铁脱氧剂这一发明,后来成功申请到了国家专利,武帆合金和首钢、上海钢厂等大小近三十家钢铁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的生意十分红火,订单不断。王玉南卯足劲,没日没夜地干。武帆合金之后又陆续获得了多项专利,他是名副其实的技术带头人。
2009年,王玉南被人力资源保障部和中国钢铁协会评为全国钢铁行业劳动模范,到北京领奖。
王玉南获评全国钢铁协会劳模时的留影
“大炼钢铁的时候,钢铁被称为‘钢元帅’,之后在我国的工业中一直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几年,全国钢铁产能过剩,再加上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钢厂、合金厂被关停。”王玉南见证了钢铁行业的兴衰,言语之中有了一些落寞,“经历过辉煌的武帆合金,最终也是没有逃过这一宿命。”
退休后,成了太极拳达人和公园市民管理员
现在,每天一大早,王玉南就会赶到青枫公园打太极拳。打太极拳的同时,他还会特意到公园巡查,劝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为游客提供一些帮助。去年年底,他受聘成为青枫公园市民志愿服务联盟成员,俗称“市民管理员”。
在青枫社区,王玉南组建了一支太极拳队伍,叫开发区康之缘青枫太极队,参加了很多比赛并获奖,获评“太极达人”称号。在社区,他还是一个热心志愿者,参加很多社区的公益活动。
王玉南是青枫社区名副其实的太极达人
“退休了,不能整天窝在家里,要多找一些事情。”说话间,王玉南又接到社区的电话,问他是否要参加一个公益课程,他一口答应下来。“这辈子,不管是在乡下插队,还是做机械、冶金,我都是干一行爱一行,退休后的生活同样充实精彩。你们晚报有个栏目叫‘退而不休’,我就是这样的。”王玉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