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量被视为经济“晴雨表”,今年以来,常州市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带动企业用电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纺织、机械、医药行业用电量增长位居前列,显示出常州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的良好态势。
在位于武进国家高新区的中汽研常州研发创新服务中心,这个整车环境模拟实验室由环境舱、阳光模拟系统等设备构成,能够实现温度、湿度、阳光辐射强度、迎面风的模拟,每天的用电量不低。
中汽研常州研发创新服务中心整车环境模拟实验室主管工程师李晓鹏说:“整个测试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设备一直开着,车辆也是一直开着的,空调是处于最大的冷门状态,我们的设备给予一定的温度,比如说38度和50%的湿度,来执行这个实验。”
中汽研常州研发创新服务中心由武进国家高新区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投资建设,针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性能高端化”技术发展趋势,集工程研发、测试评价、产业转化为一体。
中汽研常州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副总工程师易爱斌说:“我们把它(项目)打造成立足于华东地区,为整个华东区域、长三角区域的技术服务平台,从去年的11月份开始试运行,超过一千万的试验任务产值已经有了。”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常州一大批企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发展新蓝海。
位于常州科教城的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24小时运转,在这里多家企业的运行状况都能实时掌握,除了帮助改善内部管理,这些工业数据还被用于征信,解决中小微企业由于财务数据缺乏导致的贷款难等问题。
常州天正工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翀昊表示:“迄今为止,大概替33个装备行业,3万多台设备、2万家客户提供统一的征信服务,对接大概20多家金融机构,今年我们想进一步对接金融、产学研以及包括消防、环保整体的其他一系列服务。”
在武进一家花木种植基地,200亩的种植面积上,8万平米的智能温室能自动控制光照量,保持恒温;物联网云平台栽培管理系统,通过后台大数据计算,可以自动调节湿度,完成自动灌溉。
常州市家绿种苗科技产业园总经理计小良告诉记者:“整个园区主要是通过电脑程序自动化进行一个管理,实现了机器代替人的一个工作,包括我们放假节假日,中央有电脑程序帮我们自动化管理,人力成本能节省99%,工作效率,产量也能够提高,产量也是之前的三倍。”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15.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6%,其中全市全行业用电量100.4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6.62%,同比增长1.34%。
从工业用电情况来看,一季度,工业用电量83.36亿千瓦时,位列全省第三,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71.87%,在省内仅次于苏州。七大行业中,建材、纺织行业增长较快,医药、机械行业平稳上涨。此外,数字化、信息化相关行业用电增速明显,反映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实现较快增长,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稳步推进。
据常州供电部门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稳步增长,供电公司将进一步关注社会用电态势,全力做好重大项目、规模以上企业、新型支柱产业用电服务工作,发挥电力保障作用,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