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士富老人与赵晨在交流。
宝应一位老人流浪在外20多年,再回家乡时,虽然一切都变了模样,但是家乡人却给了他温暖,不但帮他解决了户口问题,还帮他找了份工作。因为感恩大家的帮助,5月22日,他申请捐献遗体,以这种方式,回报大家的关心。
老人说:“我也能为社会做件有意义的事情了。”
“只要能有个合法的身份,我就心满意足了”
老人名叫田士富,今年70岁,是宝应县泾河镇台许村五保户。赵晨是宝应县公安局泾河派出所民警,每次老人看到赵晨时,都会跑到他面前,递上一杯热水,并道声“谢谢”。
原来2014年9月,赵晨走访时,从一名73岁老人口中了解到他65岁的弟弟田士富离家出走20多年,经过多方寻找,好不容易才将其从湖北武汉寻回家。
“因他在外靠拾荒为生,回到家中摆在老人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户口。因为没户口,工作就找不到,低保也办不了,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赵晨说,初见田士富时,只见他衣衫褴褛,摸遍了全身,才掏出了100多元钱,颤抖着手对他说:“这是我的全部家当,能不能帮我办个户口?”
赵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见到老人这样的困境,没有多言,直接从自己的包里拿出500元给老人,让他买点生活必需品并告知他,正常办理户口不要钱。老人霎时热泪盈眶,拒绝了赵晨的好意,流着泪说:“只要能有个合法的身份,我就心满意足了。”
“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找到工作”
随后,赵晨将田士富的情况汇报给了派出所负责人,在得到领导批准后便开始收集有关老人报户口所需要的材料。
赵晨多次到村里与熟悉老人的群众了解情况,核实老人的身份,并迅速将整理好的材料上报户政部门,为老人补办了户口,并亲自将户口簿送到田士富手中。几日后,田士富给派出所送来了一面写着“廉洁高效为民排忧”的锦旗表示他深深的谢意。
户口虽然办好了,但是看着老人的生活状况,赵晨知道户口不能解决老人的温饱问题。于是,他又多次与村里、镇里联系,为老人办理了低保。
一次,赵晨遇到田士富,发现老人仍然以拾荒为生,他的心又一次被刺痛了,想帮他找份安稳的工作。赵晨与几家企业负责人联系,最后在江苏欧达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善心支持下,给老人安排了一份门卫的工作,月工资1500元。老人说:“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找到工作,回家真好……”说着说着,他就流下了眼泪。
“我也能为社会做件有意义的事情了”
“有什么困难,有我们呢。”每当老人看到赵晨时,赵晨总会这样对他说,老人的心里充满了温暖。
早年由于家境贫困,离家20多年,再回来时,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人向赵晨表达了想要捐献遗体器官的意愿,在与县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后,5月22日下午,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人性化上门登记服务。
办理登记前,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须知,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老人在遗体捐献自愿书上摁下了手印,看着手印,他笑了:“我也能为社会做件有意义的事情了。”
他告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早在20年前,他就有捐献遗体的想法,感谢社会各界对他的关心,让他能衣食无忧,他想为社会做点贡献。
宝应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遗体捐献是指公民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遗体捐献者又被称为“无语之师”。老人的大义行为令在场的所有人员都深受感动。
(来源: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