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玲,1957年主演个人首部电影《柳堡的故事》,曾经获得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的“百位优秀演员”称号 、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5年,获得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2017年,获得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这位从镇江走出去的演员,用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一个又一个奖项,回报着家乡的培养。今天的“乡情汇聚发展力量”,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陶玉玲的“艺术人生”。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东风吹得那个风车转呀,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1957年,根据军旅作家胡石言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上映,剧中这首插曲《九九艳阳天》,也随着电影传遍了大江南北,寄托了一代人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在电影中饰演女主角二妹子的正是年仅22岁的镇江籍演员陶玉玲。
国庆十周年,当时在北京饭店,周恩来总理先接见了电影节的代表。总理进来后来看到我就说“二妹子演得很好啊,不要骄傲”,这个也指导了我一辈子要谦虚谨慎。电影演完了以后,那我就收到了很多很多的信,观众来信。当然里边也有求爱的,又有说演得好的,又有找对象找像你这样的,到现在有的时候碰到像我这么大年纪的老观众都说,“那时候我们看了《柳堡的故事》,找对象就想找二妹子这样的”。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镇江文广集团、镇江艺术剧院将这部红色经典改编成了音乐剧《九九艳阳天》,作为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参演节目,4月16号晚上在上海大剧院首演。90高龄的《柳堡的故事》小说作者、已故著名作家胡石言夫人余金芬和85岁高龄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中二妹子的扮演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陶玉玲也来到演出现场。当演出落幕灯光打在观众席中两位老师身上,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我14岁离开镇江,现在85岁,又跟我的老乡在一块。使我就想起了我怎么参军的,这七十年我怎么样,真是怎么马拉松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时间回溯到1948年,那年,陶玉玲14岁,只是江苏镇江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姑娘。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小小年纪的她毅然选择了参军入伍。顺利进入华东军政大学戏剧队学习的她,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跟着话剧团,陶玉玲走遍了各个服务军区的前线、海边防,将最好的青春献给了部队演艺事业。
那个时候我们一个话剧都是4个小时,所以一天给部队演,早一场中一场晚一场,基本上三场。
1962年,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为题材,《霓红灯下的哨兵》在前线话剧团排演,获得一致好评。剧中,陶玉玲鲜活地演绎了质朴善良、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春妮的形象,再次令人眼前一亮。如今,虽然已经年过八旬,陶玉玲却完全将“艳阳天”带进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为钟爱一生的演艺和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着光和热,她说这一切都要感恩故乡的养育。
我要感恩镇江的山山水水,镇江的人民哺育了我,让我走到了今天。所以,我在有生之年,我只要是能动,我一定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来回报镇江对我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