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这所小学,人人都是养蚕能手!

2019年05月22日 12:39:4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溧阳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曾是江苏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溧阳市文化小学开发了一门生命教育特色课程——"蚕精灵",学生个个都是养蚕能手。

  在溧阳市文化小学“蚕精灵”课上,学生正观察自己养的蚕在各个阶段的形态和活动行为,从喂食到给蚕做窝结茧甚至到抽丝,所有工作都要学生独立完成,并形成完整的养蚕日记。


陈腾逸在显微镜下观察

  这是三年级的陈腾逸今年养的第二批蚕,已经历过一次蜕皮,他正在显微镜下观察蚕的活动方式。“我发现蚕吃桑叶是有规律的,它只会从上往下吃或从左往右吃,不会这里咬一口,那里咬一口。吃的时候,还会用前面3对足抱着桑叶固定,让它吃桑叶更方便。”陈腾逸说。

  学生还用废弃纸盒给蚕宝宝做各式各样的窝。“学生从一开始怕蚕,到慢慢地爱上养蚕,甚至会为一只小蚕的死去而落泪,他们在养蚕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尊重生命。”该校老师钱友芬告诉记者。

  从2003年起,每年历时两个月的养蚕活动,全校总动员,学生可以体验养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学校更是开发了一套以蚕文化为主要资源的综合性校本课程。比如,语文课上学生通过观察蚕的活动方式写作文,朗诵与蚕有关的诗歌;美术课上画蚕;选修课上制作桑叶茶、桑叶糕、桑葚酒等美食;活动课上进行结草龙、抽丝比赛。


老师们品尝学生们制作的桑叶糕


学生在进行结草龙比赛,方便蚕宝宝吐丝结茧

  陈珂鑫是班级公认的蚕茧抽丝能手,能连续抽上千米蚕丝保持不断。“抽丝的时候在水里加盐可以加强蚕丝的柔韧性,这样不容易断,一个蚕茧可以抽1500米到2000米蚕丝,这一段可以做成一个丝巾。”陈珂鑫介绍自己的小秘诀。


学生们抽丝

  学校以桑蚕文化为主,全面推进课程改革,2018年,"蚕精灵"项目被评为江苏省课程基地。通过知识普及、动手制作等形式把传统与现代、趣味与科学结合在一起,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蚕桑文化课程。

  “我们想用更多课程承载这些文化,比如可以做传统的扎染、刺绣等,这些都已经在我们的规划当中,加强学生职业体验教育。”学校教导处主任何新华表示。

  如今,蚕桑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今年学校被授牌成为"常州市新优质学校"。“新优质学校是常州市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通过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坚持标准化办学,建设高品质学校,到2020年常州市,计划成功创建100所新优质学校,打造100种校园特色文化。”溧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芮芳介绍。

  更多精彩节目,请关注江苏教育频道周一至周五每晚21点35分播出的《江苏教育新闻》栏目。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建华 史斌燕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