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92位参加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镇江行活动的镇江乡贤回到家乡,重温乡音乡情、共话未来发展。这些踏上故土的游子们,想对家乡说些什么?对家乡发展带来什么高招?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周明士生导师、接受了专访。
周明教授主要从事超快超强激光应用、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微/纳机械电子系统、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激光测量与检测、仿生制造和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在激光界面力学测试、光电技术器件、太阳能电池、LED、表面摩擦减阻、激光微制造装备等领域取得进展,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他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等22项,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国际合作项目2项,与美国哈佛大学、MIT、普渡大学等建立良好国际合作。以薄膜太阳能电池激光刻蚀技术、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等承担2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多项产业化应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周明说:“我老家是丹徒姚桥,我们家乡话回家叫“郭铁了”。”
一句乡音道出了周明教授心中浓浓的乡情。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要回乡两三次,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风貌“颜值”更高,社会文明“内涵”更美。
周明表示:我第一参加江苏发展大会和这次第二次发展大会几个朋友再次见面的时候都在说变化太大了,特别是沿江的一代,变化非常明显,人的精神面貌也非常好,镇江感觉到非常的舒适,我在北方嘛,北方还是觉得还是家乡好。回到镇江走走还是感觉挺亲切、挺舒服。
作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周明十分关注家乡工业产业发展,他说,镇江在航空航天、新材料、船舶与海洋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比较高的产业基础,目前,他主要是帮助这些领域的企业进行项目前期咨询、评审等工作,未来,他希望能寻求更多、更广的合作机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明表示:只要江苏或者镇江这边有一些什么项目,有些啥事,喊到我,我都乐意回来。
谈及家乡建设发展的看法,周明说,镇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可以把发展的方向发现瞄准软实力,强化软实力建设,将可能成为未来镇江可持续发展的力盘支点。
周明表示:我觉得镇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他的优势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可能80年代、90年代、长三角苏锡常走的快一点,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一些软科学,文化产业,包括一些高新技术,现在的一些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发展,镇江会把他的人文基础,教育优势,文化,一些软实力这一块优势会越来越突出。我觉镇江未来会后来居上,我还是挺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