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江苏出台惠台“76条”新政,帮助在苏台胞享受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新政实施8个月以来,越来越多在江苏学习、就业、生活的台胞体验到和江苏居民一样的舒适便利。江苏也吸引了更多的台湾青年来苏就业创业,更多台商来苏投资兴业。目前,台湾百大制造业企业超过三分之二投资江苏。
近日,在宁工作20多年的台胞黄先生来到南京政务服务中心的台胞服务窗口,免费办理了一张市民交通卡。他告诉记者,过去在南京乘坐公交、地铁,都是现金购票或者使用微信、支付宝之类的移动支付功能,而有了这张卡,一卡在手,就可以在国内300多个城市通乘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实在是太方便了。
过去,在南京的台胞需提供2年以上社保或纳税证明才可获得购房资格。而今年起,该市在全国率先对台胞放开购房限制,在南京就业或投资的台湾同胞,只要提供正式的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就可以无障碍地申请购买一套住房。目前已有500多名台胞表达了购房意向,27名台胞的购房申请获批准。
南京市台商投资保护和促进服务中心主任赵岗告诉记者,南京惠台政策包括“宜学、宜业、宜游、宜居”4个方面,一共75条。对台胞放开购房限制,正是其中“宜居”的部分;“宜学”是指台胞子女在南京可以确保有学上;“宜业”是指台胞到南京来,在实习、就业、创业方面有很多鼓励政策;“宜游”则是指南京市100多个景点对台胞实行全部免费开放。
南京市惠台"75条"中,包含了台湾青年"金陵试飞计划":对来南京实习3个月以上台湾大学生提供往返交通补助1000元;"金陵孝亲计划":对来南京学习、就业、创业一年以上的35岁以下台湾青年,提供父母来南京往返交通补助1000元等。
在江苏惠台“76条实施意见”之外,还有10个设区市和昆山市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各具特色的惠及台胞政策措施,包括“南京75条”、“无锡66条”、“常州36条”、“苏州55条”、“淮安58条”、“盐城50条”、“扬州68条”、“镇江56条”、“泰州51条”、“南通50条”、“昆山68条”等。这些政策让江苏的台胞在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等等各个方面,都感受到温暖和保障。同时也使得江苏对台交流合作成效卓著。
截至去年底,江苏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2.7万个,实际到账台资超过780亿美元,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超过6200个。台湾百大制造业企业超过三分之二投资江苏。去年,江苏新批台资项目超过670个,同比增长近15%,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超过120个。
去年共有近190批次8300多名台湾青少年来江苏参加各类交流活动。江苏面向台湾青年提供实习就业岗位超过4000个,全省新增台湾青年实习1400多人,台青创业项目及团队270多个。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通讯员/宋阳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