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归乡,家恩不忘!昆剧《顾炎武》走上江苏发展大会舞台

2019年05月20日 01:12:1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记者/奚欣晨 摄像/夏天)

  5月19日晚,作为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山当代昆剧院合作原创、国内一级戏曲名家联袂打造的昆剧大戏《顾炎武》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上演。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与现场观众一起共同欣赏了这出原创昆曲大剧。该剧充满诗意、隽永、雅致、浪漫,既有强烈的中国文化气派、博大人文情怀,又充满苦痛、挣扎、反省与哲思。

  生逢乱世,心系前朝:“家恩不敢忘,国恩不敢忘!”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提起顾炎武,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说是那句著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顾炎武先生的卓著功勋和坚贞一生远不止这句话,他是中华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面历史旗帜,为人与学堪称后世典范。

  身处朝代更迭,舆图换稿的乱世,面对家国覆亡的痛、挚友死难的悲与家人离散的苦,顾炎武这个人物的形象是沉重的。而在痛、悲、苦的时代创伤之上,毅然承担起正人心拨乱世,续文脉保天下的责任,则正是顾炎武超脱出一个普通人的范畴。

  剧情介绍: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客居山西的顾炎武有心还乡,启程时却因年老体弱,摔下马背!临终的昏迷中,他回忆平生:南明灭亡时他面对绝食殉国的嗣母,发下“誓不仕清”的誓言;他因“反清复明”身陷文字狱,却因《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未成而不敢轻生;虽然自己坚持要做明朝遗民,却将唯一的弟子送进清朝“博学鸿儒科”的考场;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顾炎武向少年康熙解读生命叩问:“何谓亡国,何谓亡天下?”

  全剧共分六幕:

  《思归》临终前之“遥望家乡”

  《诀母》之“屠城惨象”

  《惊碑》之“残碑悲泣”

  《对狱》之“誓死声援”

  《荐试》之亡妻家书“临终叮咛”

  《问陵》之梦幻明孝陵“云中问陵”

  ❀主创人员向经典致敬:

  这部剧的出现是一个创举,也是一个难题。编剧罗周说,自己在编剧过程中“并不奢望自己能用戏剧为顾炎武做一部详尽的传记,却渴望能通过昆曲这一载体,完成对这个独一无二伟大人格的致敬。”

  导演卢昂在《顾炎武》剧组建立之前就已经写好了1.2万字的导演阐述。“我导了70多部作品,涉及很多剧种。昆曲始终是我私心中特别喜欢的剧种,因为它在我心中的重要性,我不敢轻易触碰。自1995年排过昆剧《司马相如》后,《顾炎武》是接导的第二部昆剧。”

  顾炎武的扮演者柯军说:“当我借助昆曲的表演传统来体验顾炎武这位先贤时,其实无时无刻不战战兢兢:一怕,先贤的痛楚与孤独,自己体悟不够深刻;二怕,在创造与转化中对昆曲的纯正有所减损。所以,努力用心感知曾经行走在中华文明版图上的顾炎武,努力用昆曲原汁原味的表现手段来刻画顾炎武,始终是我脑中紧绷的两根弦。”

  顾炎武的一生是动荡孤独的,他无时无刻不承受着离家的孤寂、“遗民”的苦难、身心的疲惫、不断的离别。然而大清的铁骑虽然摧枯拉朽般地灭绝了大明王朝,而最终以康熙、乾隆为代表的大清政权却臣服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之所以如此“乾坤倒转”、“起死回生”?就是因为在这片疮痍的土地上一直拥有一批批、一代代像顾炎武这样义无反顾、舍身取义的文化志士。正是由于他们地坚守、救护、牺牲、殉难,从而保全了中华文脉的康健与永恒,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终究没有失去自己宝贵的民族品性的根本原因。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声振聋发聩的文化宣言,数百年来激励了无数文人志士坚守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

       昆剧《顾炎武》,既是对顾炎武人格、情怀最诚挚的敬意,更是为了唤醒当代国人所应具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律。

  ❀赤子归乡诉家国情怀:

  一曲终了,掌声雷动,现场不少观众都因沉浸其中而频频拭泪。在演出结束之后,荔枝新闻的记者独家采访到几位嘉宾,谈谈他们看完昆剧《顾炎武》之后的切身感受。

  来自美国的南京人徐晓峰表示,在美国的时候接触京剧和越剧比较多,这是他第一次观看昆剧。“看完这场演出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认为中国文化既要传承好也要发扬好,期待这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剧目能够更多更广地流传到海外去。”

  已经回国发展的南京人姜大申说:“在本次江苏发展大会上观看到这样好的一部作品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重要,看完了之后特别震撼。”姜大申表示,尽管自己是一名江苏人,在看完这部作品之后让他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江苏文化的浓厚,真切地有了归乡的感觉。

  嘉宾翟志强表示,这也是他第一次观看昆剧作品,觉得非常新颖。“顾炎武这个人物虽然我们都知道,但是他背后所体现出的情怀和特质,并非所有人都清楚。通过昆剧《顾炎武》让更多的人了解江苏有这样一位优秀的人物以及他伟大的事迹,也会让现代人产生一些启示。”翟志强认为,中国是一个精神文化非常富饶的大国,如何传承和延续文化是我们时时刻刻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像顾炎武不管是在清还是在明,就像这些归乡赤子不管是在海外还是在中国,都必须要把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

  嘉宾彭小冬在接受采访时说到:“《顾炎武》这出戏表现出了一种浓浓的家国情怀,就像我们苏商对家国的情感一样。”彭小冬强调,虽然来自全球各地的苏商不像顾炎武那样敢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别母、别友、别妻,但至少大部分人都远离了家乡,在外打拼和创业都十分不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什么是家乡?吃着一方水土长大的人,不管走多远都能记得家的味道,都有一股魂牵梦绕的乡情嵌在心中。江苏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回报自己的祖国、反哺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像顾炎武那样,不忘乡恩、不忘国恩。”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