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随着气温升高,湖泊中藻类生长加快,一年一度的太湖蓝藻治理又进入关键期,省生态环境部门近日介绍了当前太湖治理工作的相关情况。
【太湖连续11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 】
2018年,江苏太湖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湖体水质保持在Ⅳ类,总氮浓度较上年降低16.4%,首次改善至Ⅳ类。15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有11条年平均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137个重点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4.2%,较上年提升9.5个百分点。太湖连续11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太湖流域水污染排放总量仍然超过水环境容量,加之今年夏季太湖地区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高于往年,蓝藻湖泛防控形势较为严峻。
省生态环境厅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处长朱乐先:“经过十年的治太,从今年开始,我们的治理重点已经由应急治理、末端治理为主,转向以应急治理、末端治理和系统治理、生态修复并重的阶段。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严格执行负面清单,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
【铁腕治污科学治理 七方面助力蓝藻湖泛防控】
为推动太湖水质持续改善、生态持续好转,我省将从加大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等七个方面发力,今年新建污水管网400公里以上,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以上,实现流域137个重点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1.2%,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6%,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到年度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陈超 高涵 扬帆 供片台/无锡台 宜兴台 编辑/朱一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