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进入新时代,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先手棋",不断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现代化强省,使教育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梦想正在江苏大地变成现实。
江苏台记者糜梦逸:“照片中1978年破旧的老校舍、和门前的泥土地,如今成了我所在的这片居民区。徐州沛县杨屯镇中心小学,这所接纳附近14个村庄孩子的乡村小学,不只是校址的搬迁,还有功能性教室的升级、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接入、校舍的翻新。带动着这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
从黑屋子到新教室,从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到互联网、智能化,从只有民办教师到100%公办老师教学……作为徐州沛县"年纪最大"的乡村学校之一,杨屯镇中心小学伴随着国家"改薄工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计划"、"乡村教育集团化"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变了番模样,如今它已经拥有在籍学生4450多名。
徐州沛县杨屯镇中心小学学生孙小淇:“教室里有直饮水机,我们还有空调,而且我们学校还有城里来的老师,教我们做游戏、做实验。”
像杨屯镇中心小学这样改头换面的学校,仅去年,在江苏就有1060所。全省2280多个乡村小学教学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部完成改造升级。
徐州市沛县教育局副局长朱信平:“以城区优质学校作为龙头,在人员的交流上、教育教学的管理上,进行了比较深度的融合,有力地促进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扩大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同时,我省还吹响了集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冲锋号":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有力整治、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正变得越来越丰富……现在,邱润轩和同学们放学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并且费用由政府买单。
学生邱润轩:“我报了象棋和机器人,相比光做作业的弹性离校,我更喜欢这种,因为活动很多很有趣。”
学生家长:“在校内参加这样的活动,省去了到外面去报班、去遴选甄别这样的一些困惑和烦恼。”
以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坚决的口吻、果断的语气,铺就了江苏推进教育改革的坚定底色。
日前,江苏省普通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公布,总分从480分提高到750分,选科从8种变成12种,打通了文理分科的"厚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省26所高校124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尧 糜梦逸 亓晨 杨国 编辑/朱一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