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湖晏活水来 ——泗阳创新科学治水全面推行河长制

2019年05月14日 16:52:22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素有泗水古都、美酒之都、林海绿都美誉的泗阳县,河湖交错、水量丰沛,仅过境水系就达5条,全县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这里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一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道尽了泗阳无尽的诗情画意。

u=734774453,3039970091&fm=26&gp=0.jpg

  绿水逶迤,河清鱼游,人水相依本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应有之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工业排放、农业面源、生活污水等多种因素影响,泗阳的水环境、水生态一度脆弱不堪。治水净水迫在眉睫。2017年初,该县率先部署开展河长制工作,吹响了全面治水的集结号,创新实施科学系统治水,守住生态家底,留住乡愁记忆。

21.jpg

  请一个“管家”,实现治水治人相结合。纲举才能目张,治水必先治人。泗阳县围绕明晰责任、推进落实,着力实现组织领导、责任分解、资金保障“三个到位”,成立泗阳县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实现河长制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考核;将治水净水与实施“263”专项行动有机结合,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总河长,县委、县政府12位领导分别担任全县38条重要河湖河长,同步明确乡镇河长172名,村级河长、河段长912名,聘任330名乡贤河长、企业河长作为河长履职的监督员、宣传员、管理员,形成了“党政同责、社会共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有权管事、有人干事的基础上,泗阳切实强化资金保障,在县本级财政每年设立河长制工作专项资金40万元的同时,多渠道筹措治水资金,2017年投入治水领域资金超4.8亿元,着力以大投入实现大变样、以水治理做优水生态。

u=2237380570,3204644690&fm=26&gp=0.jpg

  建一套“档案”,实现知河巡河同推进。只有底数清,方能目标明,措施准。泗阳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精心绘制个性化“河图”,着力推行“两全之策”。实现知河全落实,落实三级河长知河制度,对境内重点河流及所有河渠沟塘现场查找问题,实现了“一河一档”管理,同时统一设计制作428块河长制公示牌,公布河道简介、河长信息等,实现了群众可参与、工作可追溯、成效可监督;实现巡河全覆盖,分河流、分年度科学制定“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全面明确河长职责、整改措施和完成期限。在此基础上,实行三级河长巡河制,县、乡、村级河长分别每月和每周巡查1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滚动销号。2年来,县级政委、总河长、河长先后巡河80余次;乡镇、村级河长先后巡河超3万次,实现县乡级河道水体巡查常态化,累计排查水环境问题15个、完成整改148个。

timg.jpg

  做一轮“手术”,实现治标治本互统筹。泗阳常态化清理“疏血管”,围绕实现水系互联互通以及河道范围内无漂浮物、无违章建筑、无污水直排“三无”目标,先后疏浚县级河道5条、乡级河道133条、村级沟塘143条;完成黑臭水体整治6条,总长约758.2公里;完成岸坡护砌1.4万平方米,边坡整治8.9万平方米。去年,聚焦洪泽湖、六塘河两大水系支流26条河道,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施退圩还湖工程,目前完成退圩还湖面积5000亩。如今,河湖澄澈,岸绿景美,又见大美泗阳。

22.jpg

  泗阳县坚持由点及面、试点先行,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成36条生态河道。通过长效化整治“去沉疴”,拓展乱占、乱建、乱排“三乱”整治范围,特别是对洪泽湖、淮沭河等重要水体沿线畜禽养殖户进行关停并转。目前,全县588户畜禽养殖户已全面依法整顿到位,今年计划整治185家。依托规范化建设“强体魄”,坚持堵疏结合、建管并进,大力实施基础设施“筑基”工程,在城区,实施8河8湖水系连通工程、引水流动,重点推进雨污分流,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日处理能力15万吨;在乡镇,创新推行镇区机关、学校等“十个必接”,在113个保留村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覆盖。

23.jpg

  泗阳县融合水治理与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水美乡村建设。河长制工作融入到李口八堡、新袁灯笼湖等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真正让河流充满灵气、乡韵和生命力。2017年,众兴镇二桥村、三庄乡邵道村获评省级水美乡村。河清湖晏靠行动,治水永远在路上。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