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自古以来就是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重镇。《文心雕龙》、《诗品》、《文赋》令人回味无穷;更有开中国思想解放之先河的李贽,戏曲理论大家李渔,桐城派创始人方苞、姚鼐、一代文坛领袖袁枚。
今天(14日)上午,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文艺新时代•南京论坛”在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及省市的文艺评论家和艺术家等百余人出席会议。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文联主席陈勇代表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在首届南京文化艺术节期间,筹划创办“文艺新时代·南京论坛”,更好地发挥文艺批评引领创作、引导风尚、提升审美作用的实际举措,促进南京本地文艺创作的提升。
开幕式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教授以“‘马克思文艺观及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阐释”为题发言,而后在四个分论坛上,各位专家还将分别围绕“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阐释”、“主旋律创作研讨”、“以网剧为例,探讨网络文艺的价值导向”、“文艺创作与当代传播”四个专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交流。
“时代性”和“人民性”成为关键词
专家们认为,文艺作品的价值决定于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的高度。一是创作者必须把自己的独特的生活与经历或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到时代之中,并将其转化为作品中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二是创作者必须用最好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及思想内容。
旋律不是命题,而是主题
有专家指出,主旋律创作是一种主流价值观的表达,载体是文艺作品,不能简单图解,作品的艺术性同样重要。
网剧成为影视传播新势力,必将改变影视媒体的传播生态与格局
有专家提出,对用户行为的“大数据”挖掘,给全球电视与网络从业者带来了一种新思路。而针对网剧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要在政府规制、公民监督和视频网站自律的共同努力下,生产出更优秀、更符合社会期待的网络文艺作品。
当代文艺的生产、传播、接受情境都发生根本性变化
与会专家指出,当代文艺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情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炜认为,“南京场景”、“南京故事”、“南京角色”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创作的繁荣离不开文艺评论这把“利器”的正确引导,共同把“南京论坛”打造成全国文艺评论界的盛事。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