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退休前供职于无锡蔬菜研究所的七旬老专家方家齐在其个人微博上连发多条“求援”信息,称“无锡水生蔬菜告急!‘老法头’的本地四角菱和水芹已找不到种质资源了。再不保护起来,濒临灭绝的品种会越来越多。”甚至为此写信给无锡市市长黄钦,急盼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无锡本地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的保护,一起想办法帮它们“留根”。
消息经多家媒体报道后,多位心系农业的有识之士伸出援手。一位九旬老者提供的线索尤为牵动蔬菜专家方家齐的心:阳山镇前寺舍村有水芹种子。经方家齐前往察看鉴定,初步认定该村所种水芹为新发现的地方品种。
周荣清今年92岁,是无锡市前寺舍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他看到报道后立刻与取得了联系,表示该村有水芹,可提供给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方家齐得知后十分欣喜,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助手殷晓丹前往,记者见证了整个“掘宝”过程。
周荣清拄着拐杖带大家前往水芹田。“我们把它叫做‘寺舍水芹’。”周荣清指着西北角一块水田说,那就是好几代人种下来的水芹。村里工作人员周永贤告诉记者,前寺舍有种植水芹和莲藕的习俗,至今已沿袭近300年。在以往物质匮乏的年代,靠水芹养家糊口的不在少数。周荣清种了近50年的水芹,是当时家庭的主要副业。他说,随着水蜜桃种植面积的扩大,水芹面积正不断减少,他不愿看到水芹“消失”的那一天。
“我好好看过了,这里的水芹确实和其他水芹不太一样!”方家齐初步认为,前寺舍村所种的水芹是新发现的地方品种,以前从未公开报道过,是此次收集种质资源中的一个新发现。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发现的地方种质资源要经全生育期的观察鉴定以后,才能全面描述其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要经过三个生育周期的观察和鉴定,才能形成书面报告;通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才能正式命名,相当于给其“上户口”,之后才能对外发布和推广应用。方家齐表示,眼下水芹已抽薹,待成熟上市时再进一步观察其性状。
无独有偶,该村种植的莲藕也被认为是新发现的地方品种。由于刚发芽,性状还未完全表现出来,暂时不能妄下结论。据调查了解,该莲藕也已在此种植了两百多年。方家齐告诉记者,待今年秋冬莲藕成熟时要再去一趟,将其特性总结后适时推广。
方家齐表示,在前寺舍发现水芹和莲藕品种,可以说是此次种质资源收集中的重要成果。在方家齐看来,由于当地采用了“一芹一藕”的轮作模式,水芹和莲藕在阳山栽培多年不衰,这也是克服水生蔬菜连作障碍的方法之一。
水生蔬菜保护有新进展
自无锡掀起这波水生蔬菜保护行动以来,方家齐和他的团队一直奔走在无锡的田间地头,在各方热心人士的帮助和推动下,收获、感动不断:先后收到5份茭白品种、3份水芹品种的材料,并落实3处莲藕基地,多年未联络的老领导、老朋友在看到本报报道后也和方家齐“复联”,力挺建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 记者/卢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