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竹西社区居民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5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今日谈”栏目刊发评论《让垃圾分类成时尚》,关注了绿色环保新理念、垃圾分类新时尚。如何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行动?文章提到,不少地方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其中,“江苏扬州推出‘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市民可以利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扬州的垃圾分类“互联网+”经验缘何得到《人民日报》点赞?昨天,记者走进扬州市城管部门和相关社区,了解“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有何亮点。
全省首创 专业平台实现垃圾分类与市民卡结合
扬州邗江区竹西街道竹西社区有一处再生资源兑换中心。每天,居民刘春华吃完午饭后就会拎着厨余垃圾去投放,拿出市民卡顺便积个分。居民田步明隔一段时间就带着家中的可回收物去积个分,然后换洗洁精、食用盐之类的日用品。
昨天,记者来到这个再生资源兑换中心。1斤废纸书籍50积分、20个玻璃瓶100积分……一张“再生资源积分兑换表”张贴在中心入口醒目位置。磅秤、电脑、回收箱在屋里整齐摆放。往里走,是一个日用品小超市。和一般超市不同,商品标签上标注了商品的兑换积分。记者看到,480积分能兑换一瓶三和四美萝卜头、544积分能兑换一瓶蜂花护发素、1680积分能兑换清风三层盒装卷纸……“垃圾就是‘钱’啊,能‘买’生活用品。”田步明说。
据悉,竹西社区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将垃圾分类积分与市民卡绑定,居民刷市民卡再分类投放垃圾即可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在再生资源兑换中心的小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扬州市城管局局长彭苏宁介绍,为更好地推动扬州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实现市民积极参与、政府有效监管、企业规范运作的良性工作格局,2018年11月,扬州垃圾分类市民卡积分兑换平台上线。
该平台是全省首家实现垃圾分类与市民卡结合的专业平台。“平台调动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平台监管,可以有效预防资金安全风险和个人隐私大数据泄露。”
卓有成效 市民积极参与,半年多产生83万回收积分
“老人或孩子可以刷市民卡获得垃圾分类投放积分,年轻人则可以用手机APP扫码获得积分。”扬州市城管局环卫处处长杨卫东介绍,“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包括垃圾分类回收积分管理系统、垃圾回收应用、“垃圾回收-志愿者版”APP、“积分兑换”POS终端等产品,具有扫码和刷卡分类投放垃圾获得积分、家庭账户绑定和积分兑换的功能。“平台还具有参与人数及参与度排名统计、宣传教育、积分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垃圾分类溯源监管、大数据服务、质效量化评估。”
记者从平台看到,截至目前,已有51247户家庭账户注册了垃圾分类市民卡积分兑换平台,产生总回收积分830231分,总兑换积分3568分。扬州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薛生告诉记者,随着更多市民对积分兑换的了解,积分越来越多,现在大家都想攒更多分兑换好商品。
扬州市民卡责任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纪彧介绍,扬州市民卡用户目前可通过刷2017版市民卡或手机扫码方式,进行积分兑换商品。
“未来,市民卡可以在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领域使用。市民可将积分兑换成‘我的扬州APP’充值券使用,也可以为市民卡或‘我的扬州APP’中的乘车码充值。”纪彧说,未来会有更多线上、线下的优质商品等着市民们来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