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倒马井”全新亮相,诉说老徐州人的记忆

2019年05月13日 16:58:16 | 来源:徐州旅游官微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说起“倒马井”,

  老徐州人几乎无人不晓。

  这口古井位于明理街和小北门路交会处,

  自明清时期留存下来,

  一直方便着周边居民的生活,

  也成为徐州市区著名的地标。

  倒马井是徐州至今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口古井。虽然周围居民早已用上自来水,但由于井水清凌凌,周围百姓对其仍然喜爱有加,捶衣、淘菜、洗瓜果……是大家日常生活和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


▲刚打上来的井水清冽甘甜

  2018年,为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打造徐州市又一特色街道,徐州市倒马井文化街区综合整治工程于去年10月开始,日前,该工程已经完工。

  倒马井文化街区高颜值亮相,吸引众多人前来参观留影。

  大徐来到夹河街与小北门路交会处看到,一座仿古牌坊矗立在小北门路南侧。

  小北门路和明理街两侧建筑呈统一的灰白色调,一层及特殊部位使用仿古青砖进行镶贴,统一加装灰色仿古挑檐,褐色仿古镂空店招和花格式防盗窗,整体规范典雅。

  在明理街西侧的一处公厕外观也完全改造成仿古格调,与周围建筑风格一致。

  最让老徐州人念念不忘的倒马井则是此次整治的亮点。

  在明理街和小北门路交会处东北方是一片开阔的小广场。三组泥塑形象再现往日居民们在此汲水,洗衣淘菜的生活场景,倒马井井口高出地面,四周有雕花,井内增设防护网。

  一位在此休闲的居民说,经过改造,这井水不仅还能继续使用,而且比以前更加安全,卫生。

  在广场上,新建一处大型景观石,上面介绍倒马井由来,并用浮雕形式展现,凸显这口古井的历史文化意义。

   

  景观石背面则刻有井文化和井字的演变。景观石旁,一处飞檐四角亭方便居民休闲娱乐。与亭一路之隔的小长廊也是古色古香。

  倒马井旁不仅依然有居民在此提水洗衣,还有不少人不断赶来参观合照留念。

  据一位老人介绍,往年,大家都是在这里提水洗衣、淘菜、挑水,如今日子好了,可他还是很怀念,所以听说倒马井此次重装亮相,他就约上几位老友一起来这里看看,找寻当年的回忆。

  倒马井文化街区综合整治是泉山区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是依托“倒马井”来打造文化街区,突出历史意义,通过改造,成徐州又一特色街道。

  倒马井的由来

  这座古井是什么年代修建的,为什么称为倒马井,有不同的传说,有一种传说,清朝乾隆年间,乾隆下江南骑马路过此地,这个水井边地面湿滑,结果把马摔倒了,乾隆皇帝并无大碍。

  还有一种说法,当年的徐州古城西门外有一个校场,也就是现在的徐州医学院老院区附近,校场是兵马操练的地方,人困马乏时,军马渴了,来此饮水,饮毕即回,慢慢地养成了习惯,以后主人把马放出来,军马独自来这个井边饮水,饮完水后,老马识途,又转身回到较场,久而久之,这座古井就被称为倒马井,关于建造这座古井的年代,并没有记录,根据这些典故推测,倒马井的开凿年代应该在明末清初,到现在也超过100多年。

  白色的墙,

  浅灰色的分格线,

  文化气息浓厚的青砖

  ……

  倒马井成为一幅风情画映入大家眼帘,

  带领你我重回旧时光,

  回味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来源:徐州旅游官微)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