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家里就有个大茶壶,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茶。我爸爸基本上我印象中好像没见他喝过水,他是一直都在喝茶。所以从那个时候就觉得好像茶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相信很多看过的人都对剧中人物的喝茶手法印象深刻,那其实就是宋代点茶。而在我们镇江的江苏大学,也有一位宋代点茶首位非遗传承人宋联可老师,她曾受邀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的交流晚宴,向参会嘉宾表演了中华古茶道“宋代点茶”。
听一曲古琴,
品一杯香茗,
点茶课上,
宋联可娴熟的表演起
宋代的七汤点茶技法,
学生们看的是聚精会神。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宋联可:
从此,宋联可爱上了茶道,不仅自己钻研古书,学习如何制茶、饮茶,还四处拜师,学习茶文化。而她真正与宋代点茶结缘,还是在2015年,当时,宋联可受邀参与一个文化项目,在收集镇江名人资料时她意外发现,宋代点茶的集大成之作《大观茶论》的作者是宋徽宗,他和镇江颇有渊源,少年时曾经做过镇江军的节度使。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宋联可:
宋徽宗既是这本书的作者,而且也是点茶高手,代表一个国家最高的技艺往往是在皇家,所以他自己就是个点茶高手,所以有这样一个渊源,才开始去重点关注,正好做文化项目,就决心把它做成一个文化项目去发展,所以从那个时候是倾其所有的精力来专注这件事情。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法又以点茶为主。为了努力还原宋代点茶,宋联可不仅在技艺上苦下功夫,还前往各地古玩店,收集上好的茶具。而点茶最关键的茶粉,也是宋联可从上千种中国茶叶中精挑细选,最终,她还是选用了产自镇江的优质茶叶。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宋联可:
因为古书上会讲我们用多少量,那我们呈现出来的口感,古书上也有记载。颜色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怎么去复原,就要不断地换各式各样的茶粉来尝试。包括这个茶粉它的粗细,到最后一定是要通过研磨,否则都是达不到要求的。
为了将点茶文化传承下去,宋联可和31名弟子,共组织了500多场与茶相关的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今年1月,宋代点茶被列入镇江润州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4月23号,宋联可作为中德文化交流使者,受邀参加了中德经贸合作交流晚宴,和弟子们表演的点茶技法,受到了德国前总统武尔夫的称赞。
宋联可告诉记者,
茶是中国的国饮,
宋代点茶
是中国古代茶艺的高峰,
传播到日本、韩国、朝鲜之后,
对日本抹茶道
和高丽茶礼产生了
非常大的影响。
但如今,
当代中国人
却对这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宋联可:
作为一个华夏儿女,当我们知道中国茶的地位在世界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这个认识的时候,其实是觉得我们是有责任去做这个事。因为我们完全有底蕴,茶的故乡就在中国,茶的文化最深厚的也在中国,而茶的最精妙的技法还在中国。所以作为我们这代人是完全有这个使命感,应该去把这样的一个技艺向世界的舞台去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