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让大运河文化永续流淌

2019年05月12日 11:03:00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京杭大运河自北款款而来,带着清新与秀丽,经宿迁城蜿蜒南下,涵养着宿迁的人文风情。

  5月8日清晨,十几名工人正在宿迁运河大桥南侧的老粮库搭建脚手架,对这处大运河文化遗存进行修复。6座独立的粮仓、高高耸立的水塔印记着上个世纪大运河岸边的繁华。在老粮库南侧不远处便是宿迁老码头遗址,矗立着场景雕塑,再现当年大运河航道白帆蔽日、船歌悠扬的繁荣盛景。

432331c1a233d48e5287副本.jpg

  大运河宿豫段北起宿迁闸,南至仰化镇复隆村,全长约39.7公里。其中,宿迁闸至项王路秀强运河大桥段(约6公里)为大运河文化遗产区部分。近年来,宿豫区全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一线一岸”综合整治工程,先后拆除非法码头4座、砂石堆场6处,拆解龙门吊10余座,拆除违章建筑20处……

  去年初,省委书记娄勤俭多次调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在2018年6月7日省委中心组学习会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创造性、高质量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使其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先导段、示范段、样板段,成为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

  大运河应进行科学的遗产保护,宿豫努力为后人留下历史的坐标。从宿迁闸行船南下,不远便到了宿迁水利遗址公园。公园东南角陈列40多台老式抽水机,印证了南水北调的壮观与繁忙。亲水栈道、运河湾码头、现代化泵站等景点向人们讲述着大运河的古今往事。“宿迁水利遗址公园创建于2014年8月,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依托废弃的翻水站建成,建设因水兴城、历代治水、当代水利、河清湖秀、水情教育五大主题展区,挖掘运河湾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宿迁水利历史及水利文化资源,可以让市民对大运河水文化产生最直观的感受。”井头翻水站负责人籍伟介绍说。

20120827033822176.jpg

  顺流而下,穿过北环运河大桥,到达中运河风光带,如同走进一条生态景观走廊,除宿迁水利遗址公园外,沿线还有顺河集行宫、顺河堤石桥、老粮库、老造船厂、老码头、仰化行宫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

  如今,船厂遗址公园、小暑桥、桃花岛、丽人岛、博弈岛、儿童沙滩乐园、水上乐园、千里运河第一漂、民俗博物馆、休闲垂钓中心……这些大运河沿岸的景观景点和沿线的老厂房、老码头、老式民居一起,静静伫立在河岸,成了宿豫人心中最独特的文化记忆。

  宿豫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闸东社区居民张岩对这片运河水有很深的感情。“小时候,大运河上非常繁忙,两岸居民来往靠摆渡,一支支船队驶过的场面非常壮观,夜晚都在汽笛声中入眠。”张岩回忆说。

  昔日大运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如今大运河岸边流光溢彩、鸟语花香,大运河不断诉说着时代变迁。船厂遗址公园里的大型群雕、船头雕塑、14个船型花丘以及瞭望台、船锚等一个个大运河文化音符跳跃在临岸的浪花里……

  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先行示范,勤劳的宿豫人善于传承文化,更善于深度梳理和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将大运河文化遗产活化到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中。苏北琴书、丁嘴跑驴、豫新舞龙……依河而兴的传统技艺、工艺美术、民俗歌谣、民间文学等大运河文化记忆融入在一代又一代宿豫人的血脉之中!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