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苏州芭蕾舞团讲的这个中国故事 赢得了欧洲观众持续10分钟的掌声...

2019年05月10日 19:20:11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用苏芭理念讲中国故事,原创芭蕾舞剧《唐寅》亮相第26届波兰比得哥什歌剧节,演出完赢得了当地观众的高度认可。苏州芭蕾舞团于今天回到苏州,为这场巡演交流正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4月28日至5月9日,39人为期12天的巡演行程,对于苏州芭蕾舞团来说,虽然一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但是一切都很值得。

  波兰比得哥什歌剧节,是波兰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第22届比得哥什歌剧节组委会首次向中国舞团发出邀请。在候选的三家专业舞团中,经组委会综合考察后,2015年,中国首张“入场券”给到了苏州芭蕾舞团现代芭蕾舞剧《卡门》。

  时隔四年,苏州芭蕾舞团再度受邀,此次带来的舞剧《唐寅》。《唐寅》是苏州芭蕾舞团于2017年打造的一部原创芭蕾舞剧,也是继苏州芭蕾舞团原创作品《西施》之后的第二部本土题材作品。

  较之2015年的《卡门》更具中国特色,演绎了唐寅经历家人相继离世、中解元、锒铛入狱、遇见沈九娘、失去心爱之人一系列变故的人生,《唐寅》将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次深层对话,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芭蕾艺术的新风采。

  把最完美的演出展现给观众

  苏州芭蕾舞团巡演的总统筹与领队谈春芳告诉看苏州记者,此次团队对《唐寅》巡演要求很严格,“虽然我们在出发前做了好几套关于灯光的方案,但是在现场又进行了全部的调整,这对表演者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万一动作跳大了,就跳出舞台了。“

  “为了保证呈现效果,每一场根据场馆的大小和现有灯光的质量和纯度,调整灯光景深。尤其在波兰的歌剧院,虽然在波兰是属于非常新的歌剧院,但是它的灯光设施不太好用,灯光清单上所写的和表现出来的效果不一样 ,我们灯光老师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两点,一直在调整,午饭都没顾的上吃。”

  东欧观众的认可给予最大的信心

  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李莹认为,在这次国际文化交流中最大的收获,在于让欧洲人认可中国人用芭蕾这种艺术形态展现一种东方的审美。

  据了解,此次波兰演出早在一个月前就全部售罄,每场演出还额外增加了许多站票。据谈春芳回忆到,当时剧院里满满都是人,最后一排都站满了乌压压的一片,演出完更是赢得了长达10分钟的掌声。

  让苏州芭蕾舞团印象深刻的是,在第二场演出中,有一名女观众全程在流泪。李莹回忆:“她是当地一名心脏科医生的夫人,她患了绝症,生命没有多长时间了。那位夫人说在那天的演出中她寻找到在有限生命里一直寻找的真善美。她看到了美,看到了希望。所以我觉得舞蹈是互通的,不管你是东方还是西方思维方式,大家对美有一个根源性的共识。”

  走出去的不仅是艺术还有修养

  让李莹感到欣慰的是,出去这么多天,不光是演出上得到赞赏,还有素质上的认可。“因为艺术节期间在剧场里吃饭很混乱,餐厅的负责人特地跟剧场艺术总监反映说,我们苏州芭蕾舞团的用餐是最干净的。”

  李莹提到,“这一点我们很自豪,走出去的时候我们还把中国的文化素质带出去了,这在交流中显得尤为珍贵。”

  芭蕾观赏中外理念差异

  李莹说:“其实我们在观赏芭蕾的时候陷入了一个误区,当我们在问西方的观众‘你们有没有看懂’时,他们会有点奇怪,会觉得虽然并不完全了解剧情,但一点都不妨碍欣赏这个舞蹈。而我们中国观赏演出陷入了惯性思维,很多中国观众都力求看懂故事。其实舞蹈是精神上交流,这种文化的现象其实最终就是人和人之间心灵的共鸣方式。”

  苏州芭蕾舞团团长张亮认为,巡演真正的内涵是文化自信,让别人真心喜欢和接纳中国文化。这次走出去获得成果颇丰,他还是很谦虚,”我们苏州芭蕾舞团其实在国内的艺术环境,特别在大陆团队还是比较年轻的。我只能说这几年我们一直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各方的关心,凭借国外艺术节的邀请,正在走上一个正常的一个文艺院团应该步入的轨道。”

   (来源:看苏州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