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泰州推行这项举措,来培养更多的蓝领人才和大国工匠

2019年05月10日 09:55:55 | 来源:凤城泰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重要内容。在承担省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泰州市进一步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强劲动能。

  在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的差异化曲轴生产车间, 29岁的钱鹏飞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他是这个车间的多能工,可以承担磨工、车工、加工中心等多个工种的工作。由于差异化曲轴车间的生产线智能化水平比较高,进口设备比较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也比较高,而在两年前,钱鹏飞刚进厂时,对机加工的了解几乎为零。能够迅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钱鹏飞主要得益于人社部门推行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

  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工人钱鹏飞:“我们跟师傅的这种关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和徒弟这种关系了。”

  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小型曲轴生产企业,每年都要招收三四百名新员工,如何让新员工尽快成为企业所急需的技能工人,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2016年下半年,作为全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试点单位,罡扬股份和泰州技师学院共同完成加工中心、数控车工等四个班级的建班工作,每个班30名学员。学员是企业新进或转岗职工,学习期间享受正常工资待遇。新的培养模式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企校双方共担教育教学职责,学徒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学校教师完成教授并组织考核;学徒的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由企业导师传、帮、带。由企校双方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共同对学徒进行考核。

  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王卫明:“通过新型学徒制,我们一方面能提高员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第二个,又稳定了这些员工在企业长久工作的,提高了员工的稳定性。”

  通过新型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更加紧密,双方共同探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培训教材,共同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做到了合作共赢。

  泰州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闵建:“他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会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培养的人才也更加能与企业的生产无缝对接。”

  经过两年的学习,有80多名学员通过考核鉴定,获得了技师学院的毕业证书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新型学徒制在罡阳公司实施以后,企业呈现出一种比学赶超、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在实施新型学徒制的过程中,拥有16年工龄的技师祁明华成为了钱鹏飞的师傅。要当好师傅,不仅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也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祁明华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技师祁明华:“厂里每个月都发津贴给我们,我们很乐意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给新学徒。每个星期技师学院都有专业的老师过来培训,也能跟在后面学习,对我们的理论水平、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要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泰州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必须要有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工人。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让学校和企业针对岗位实际因材施教,让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教学,可以迅速地提高学员的技能水平,为泰州培养更多的蓝领人才和大国工匠。

  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孙晓烽:“我们将在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当中,选取一定规模的企业,加大推广力度,给予财政补贴,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