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是什么“香饽饽”,让现场这么多人为他们吆喝?

2019年05月09日 19:06:1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5月9日),全省乡土人才工作经验交流会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扬州召开。会前,一场来自乡土一线、散发着“土味儿”的成果展人气爆棚。

  话不多说,赶紧戳图,亲身感受!

  扬州木偶、扬州三把刀、扬派盆景、朴席镇草席、广陵玉雕、邗江琴筝、江都国画笔、绿杨春、高邮蛋雕、宝应乱针绣……怎么样,眼花缭乱吧?活动现场,各种精美的乡土技艺,引得嘉宾们驻足观赏,啧啧称赞。

  就连扬州各县区的常委组织部长们,也成了“扬家匠”的“代言人”。挺直了腰板儿“吆喝”,自信满满地向现场参观的嘉宾,推介全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推出以来,这些“土秀才”、“田专家”的累累硕果。

  扬州广陵区委组织部部长王飞飞,在现场骄傲地告诉记者,2019年2月,扬州市委组织部以汪德海为领先专家,组建命名“金鹰玉器名师工作室”。如今工作室培养了一批青年玉雕人才,拥有国家、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1人,高、中级雕刻技师20余人,年产值达800万元。谈及为什么为乡土人才撑腰、站台,他表示,院士、教授是人才,田秀才、土专家也是人才。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广陵玉雕这样的传统工艺如何二次蝶变,焕发新生,需要乡土人才发挥“三带”引领作用,更需要各级组织部门“鼓”与“呼”。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全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谋划、扎实推进。无锡把乡土人才纳入“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框架体系,常州出台《农业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实施办法》,镇江制定《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条例》《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计划》,从制度层面引领保障乡土人才工作。扬州、盐城等地专门召开推进会,着力研究解决乡土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围绕推进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各具特色的扶持措施。宿迁泗洪分领域举办乡土人才比武大赛,签名选手同台竞技,展示乡土人才风采;徐州沛县深入实施“本土人才崛起计划”,选拔优秀乡土人才赴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此外,苏州吴中区打造苏作文创峰会平台,开展乡土人才项目跟奖跟补,依托高校加强乡土人才培养;淮安盱眙726名党员专家与1100多名乡土人才点对点指导,量身定制“虾易贷”,为乡土人才提供金融支持;连云港灌云设立乡土人才党支部,优先推荐乡土人才进入“村两委”;南通100多万建筑铁军、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年产值创10亿美元;泰州乡土人才张天勇,延伸黄桥烧饼产业链,实现年销售3亿多元;南京高淳区乡土人才邢青松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固城湖螃蟹打造成全国驰名商标,使3000多名社员走上现代养殖道路,辐射带动周边近10万农户共同致富…这样的例子在江苏大地遍地开花!

  全国人大代表、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莫元花,在现场露了一手“绝活”,展示宝应乱针绣的精湛技法。她说:“感觉到新时代乡土人才的发展环境正不断优化组织人社部门高度重视乱针绣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乡土人才也大变样,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且通过双手创造财富,越来越吃香!”

  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金玉荣,泡上了一壶色泽剔透的绿杨春,跟记者聊起了乡土人才的好日子。他说,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为大家干事创业鼓足了干劲儿,现在绿杨春茶最大的产区在仪征,已经有茶园3.3万亩,茶叶专业合作社35家,带动2万多人就业,每年茶产值达7亿多元。

  乡土人才,一头连着优秀的乡土文化,一头连着厚重的人文创造。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记者在现场感受到,全省上下对乡土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氛围。江苏的乡土人才,也正在全面小康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放射着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闪亮光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