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80后”的文物修复师

2019年05月09日 07:05:23 | 来源:连云港手机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洗礼,很多文物已是满目疮痍,如何让文物焕发新的生机,让文明展现光彩。今天的《寻找最美劳动》专栏,就带您走近连云港市博物馆,了解一位文物修复师朱伟。   

  一团棉球,一根竹签,一张普通的工作台前摆放着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80后”文物修复师朱伟正在对一件铜镜进行除锈。

  连云港市博物馆文物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朱伟:这个镜子就是表面锈清除完了以后的效果,纹饰比较精美上面有铭文,和这面镜子当时的状态是差不多的。

  记者看到,两面铜镜在文物修复师的手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面锈迹斑斑、一面可见人影,呈现着原本的面貌。朱伟告诉记者,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就是拯救文物的医生。如何让这些文物重新焕发生机,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而且大多数文物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修复时候要非常细心。

  连云港市博物馆文物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朱伟:因为这个文物了,它都是非可再生资源,一旦说在我们手里,对他造成了一些破坏或者说没有把它给修复好,对这个国家的这个文物也是一种损失。所以说在工作当中,每一个工作流程,每一个工作步骤,包括我们所采用的技术方法,都要科学化,系统化、操作要非常的小心。

  朱伟告诉记者,文物修复工作每一步都费力又费时,而且物品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修复难度存在天壤之别。有的文物修复可能需要几天,有的文物则光除锈就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特别是遇到保护性的文物抢救,加班加点都是家常便饭。

  连云港市博物馆文物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朱伟:去年,我们配合基建对海州张庄考古工地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发掘。里面出了文物种类比较多,数量也比较多,特别是一些有机类的文物比较脆弱,当时是夏天的时候,天气也比较热,当时我们也是加班加点,晚上基本上是干到十点十一点,最多的时候是干到一两点,对这个东西进行一个紧急的保护处理。去年三月份开始到现在四月底,一共修复保护出土文物大概是130多件。

  别看朱伟是个80后,但是从事文物修复工作已经有十六年的时间,通过他手中修复出来的文物已经达到2000余件。目前,连云港市博物馆纺织物、假发制品等文物修复水平比一些地级市博物馆要高出不少。

  连云港市博物馆文物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朱伟:从我到这个单位工作的时候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在国内很多地级市馆,不少单位是没有能力从事这个纺织品这一块的保护和修复,这一块也是我们自己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还有不断的试验,所研究出来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一个修复方法。

  朱伟说,文物修复并不只是一门“手艺活儿”,专业知识比灵活的手指更重要。文物修复涉及专业领域非常广,工作人员要有专业的博物馆知识,还要有化学、材料学和美术方面的知识。在技术手段方面,除了要掌握传统的技术,随着科学的发展,对新材料新设备也需要不断学习和钻研。

  连云港市博物馆文物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朱伟:像那个现代的一些科学技术的东西,融合到这个我们这个文物保护里面去。那么这样一个融合就需要我们专业技术人员,要在这里面当一个催化剂啊,不断地去推进、不断地去研究。

  (来源:连云港手机台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