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社会组织帮助自治,解决环境杂乱物业公司缺位难题——
引“外援”,老旧小区换新颜
尧化新村小区,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打通了原本堵塞的安全通道;文体社区在社会组织帮助下,通过“楼道自治”,清除了无人过问的楼道杂物;花园路19号小区,在社会组织引导下,形成了多元自治格局……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不少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通过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帮助小区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区的物业管理功能。
老旧小区,5次引入物业均失败
毗邻南京汽车东站的花园路19号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属于拆迁安置小区,共有3栋楼约240户居民,其中多户已出租,楼下就是花园路菜市场与旧货市场。
“因缺乏物业管理,旧货市场停车无序,经常影响居民出行。”花园路社区书记谢鹏说。小区内仅有1名环卫工人清理生活垃圾,斜坡磨损、平台积水、杂物堆积、违建乱搭现象突出。两年时间内,社区先后尝试引入5家物业,均以失败告终。
“物业费征收是引入物业最大的难题。”谢鹏说。为引入物业,社区曾尝试将楼下市场与楼上居民“打包”管理,分摊物业费。2017年,小区在社区指导下成立居民管理委员会,经过多次商议,经营户同意承担1.5元/平方米的物业费,居民为0.45元—0.5元/平方米。但方案公示后,第五家物业公司还是嫌物业费太低而离开。
“玄武区老旧小区有283个,占总住宅体量58%,大多没有物业公司。”玄武区房产局物业科科长潘永祥说。目前,玄武区主要通过小区自治与街道“两站一中心”(矛盾调解站、应急维修站,街道物业服务中心),为老旧小区及零散片区提供基础保障服务。
引入社会组织,开展“自助式”物业服务
小区有“硬伤”,物业进入受阻,仅靠街道或社区托底并非长久之计。为此,不少老旧小区尝试通过公益项目或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社会组织建立自治机制,促成多元治理格局。
去年11月,花园路19号小区引入社会组织“启蒙社区发展中心”,启动“花园路无物业小区多元治理培育”公益创投项目。项目分3个步骤推进:通过前期走访与问卷调查摸底居民需求;搭建茶话会等常态化议事平台;培养居民委员会、志愿者服务队以及民主议事员3支骨干队伍。
“通过挖掘‘功能型’居民,培养志愿者服务队,承接治安巡逻、安全巡查、保洁维修等物业管理工作。目前已经有一名有泥瓦匠工作经验的居民有意愿加入。”启蒙社区发展中心社工王思琪说。同时,培育民主议事员等,常态化开展议事活动。
近日,小区居民茶话会举行,4名居民作为代表参加。为此,居民徐芳华还准备了发言稿,她提出小区在流浪猫管理、垃圾堆放、交通出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表决,小区卫生被列为最亟待解决的痛点。一周后,10名南京师范大学志愿者走进小区,与居民一起开展楼道及平台卫生清洁。
栖霞区尧化新村小区也是个老旧小区,他们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召开多次居民议事会,对小区内绿地与停车位重新规划,打通了原本堵塞的安全通道。
培育多元自治格局,提高自治意识是关键
家住建邺区文体社区利民村2幢的居民邓秀贞出门有个习惯:抽一张纸巾放在手心,从四楼扶手一路擦至一楼。“我们单元已经连续3次获得‘楼道之星’,这次也不能掉队!”邓秀贞说。
文体社区多是老旧小区,住在一起的多是一个单位的同事。2016年,文体社区引入惠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率先试点“楼道自治”,各单位住户承包本楼道清洁卫生工作。楼道卫生评分前5名的单位楼道将被授予“楼道之星”称号并给予奖励。经过3年发展,“楼道自治”已经成为文体社区一面响当当的招牌。
“‘楼道自治’是‘文体论坛’孵化出的果实之一。”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惠仁说。社区以“文体论坛”为常态化议事平台,固定议事成员、议题利益主体以及旁观居民三方共同参与,开展频率为平均2个月一次。“符合社区特性的议题均可以经由论坛表决,推动居民自主组织协商解决问题。”王惠仁说。目前社区正在协商成立文明养犬俱乐部,通过公约制定规范社区养犬行为。
“关键要培养居民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晓珊说,“社会组织在参与小区治理时,还可以对社区原有社工开展相关培训,如正确的矛盾引导术等,避免社会组织撤出后居民自治局面失衡。”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