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抓牢产业强市胜负手 恪守绿水青山生命线

2019年05月06日 16:40:36 | 来源:人民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采用架空步道与地面绿道相结合的形式打造的江阴绿道,远看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空中长廊。

  “市区里能有这样的绿道,感觉真不错。”最近迷上绿道健身的无锡江阴市民邱露泽说,过去,都知道江阴的经济发展得好,但城区里大型的休闲健身区域并不多,“现在好了,政府出资打造了这样一条城市绿道,很美观也很实用!”随着江阴绿道工程的推进,到明年,30公里的环城绿道将串联起当地八大公园。

  4月中旬,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调研无锡时指出,无锡市要努力当好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无锡自2015年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以来,在区域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环境日益得到优化,先后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内地最宜居城市等称号。

  2018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已经入围“万亿俱乐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7.68亿元,同比增长7.4%,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区间,顺利实现“开门红”。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表示,要着力在提高投入准度、产出强度、经济密度、发展韧度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无锡高新区综保区企业生产了全球14%的存储芯片、全球13%的电脑硬盘、全球15%的贴片式陶瓷电容、全球15%的光电转换元器件及模块。

  产业强市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暮春时节,无锡新洲生态园里鲜花初绽,游人如织,向东大约2公里,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里也是一番车水马龙的景象。

  “过去这一带很荒芜的,没那么多房子,也没那么多人住;不像现在,政府建了漂亮的公园,又引进大型企业入驻,有这么多的人在这里工作生活。”除了接送小孙子上下学,64岁的市民吴嶒贵闲来无事便会到这生态园里健身散步,作为土生土长的市民,他有一种亲历今夕之变后自发的优越感。

  这里的变化,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伟跃也是见证者。“我们企业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综保区全力复制推广多项上海自贸区政策,实施‘区区流转’‘读秒通关’等改革创新举措,而村田集团进一步追加投资也是对当地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服务机制的认可。”这家第一批入驻无锡高新区的外资企业已经在无锡落地生根20多年。

  钟伟跃告诉记者,村田集团去年在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内新增投资6亿美元,建设了新型电子原器件第二工厂项目。今年初项目顺利开建,建成达产后具备月产400亿个新型电子原器件的生产能力,预计能带来40亿元的新增产值。据了解,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的企业生产了全球14%的存储芯片、13%的电脑硬盘、15%的贴片式陶瓷电容和15%的光电转换元器件及模块。

  今年初,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520个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无锡高新区综保区获得亚军位次。无锡高新区综保区管理局副局长郁江介绍,截至2018年底,综保区已入驻企业51家,累计投资1088亿元,形成了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光通讯三大支柱产业集群。2018年,综保区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工业总产值达到了682亿元。

  综保区的崛起,是无锡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的一个缩影。2015年无锡确立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以来,一个个重点产业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多个财政、金融、人才支持政策密集推出,多元化的产业平台先后搭建,产业园区等载体名副其实地成为优质资源和产业项目高质量集聚的熔炉。

  “无锡将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发展道路。”无锡市长黄钦表示,无锡市将重点发展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材)等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发展新高地。

  锡东电厂将运行信息同步公示,实时接受公众监督。

  生态立市 守护绿水青山“生命线”

  走进无锡锡东电厂,实时显示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信息的大屏幕十分醒目。据该厂总经理助理郭翔介绍,周边两个村中心也设置了两块显示屏,可以同步公示项目环境信息,“大屏公布的数据是环保部门实时监控的”。

  锡东电厂始建于12年前,但2011年1月后一直处于全面停工状态,直至2016年12月复工,此番复工后项目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为2000吨/天。“复工建设中,对群众关心的废水处理、烟气防治、异味控制、炉温控制、环境形象等热点环节,项目进一步提标改造和扩容重建,确保各项排放指标满足欧盟2010标准。”郭翔说。

  围绕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工程、环保科普基地、工业旅游园区的目标要求,锡东电厂对外观环境、夜间照明、建筑立面和室内功能等全面展开环境综合改造,并与生态园有机融合,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同时对厂区外的联谊路重新铺设了路面、修复了路灯、划设了标线,确保了锡东电厂内外环境的全面出新。

  目前,锡东项目运行平稳,做到了厂区无黑烟、无异味、无噪音,并主动向公众开放。数据显示,自2017年11月10日至2019年3月19日,已累计处理入厂垃圾105.66万吨,焚烧量超过了84万吨,发电量40772.72万千瓦时,其中上网电量为34974.38万千瓦时。据了解,以锡东垃圾焚烧电厂复工投运为契机,无锡市制定实施了固废处置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求根本上解决城市固废处理问题。

  事实上,无锡近年在产业强市领跑的同时,也在着力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百姓共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红利,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之路。2018年,无锡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考核综合得分全省第一,成为全省唯一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优良天数“双达标”城市,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好于全太湖平均。两年来无锡压减钢铁产能290万吨,去年以来关闭化工企业349家,均达全省最多,今年已主动关停“散乱污”企业1838家、整治868家。

  4月19日,无锡市委、市政府召开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其中之一便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其中,在治水上,确保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优Ⅲ比例进一步提高,确保太湖安全度夏和无锡安全度汛;在治气上,推动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上升;在治固废上,抓紧推进锡东、惠联电厂提标扩能,加快蓝藻藻泥、酸洗污泥等固废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固废处置能力。

  山联村坚持农旅融合的做法,让乡村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道风景线,更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后花园。

  振兴乡村 推进农旅深度融合

  来到熟络的农家乐,点几道美味的农家菜,喝上几盅“山联”牌米酒,53岁的无锡市民孙芳已是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的常客了。“几乎每月都会来村里住上几天,比起城市的喧闹,这里空气清新,农业生态也保持得很好。”她笑着说。

  然而,从前的山联村无论经济实力还是精神文明,都是无锡市有名的“落后村”。那时,村里产业以采矿为主,村边采石场成天炮声隆隆、尘土飞扬。因为过度开采,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加上地处偏僻,村级经济发展缓慢,且负债较多,村民们怨声载道。

  改变发生在2006年10月。村党总支书记吴岳平走马上任,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利用本村有山有水的禀赋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据山联村党总支副书记虞嘉晔介绍,当时村里将改造村容村貌的突破口选定在顾山脚下的一片区域,全都是荒地、废旧厂房和坟堆。经过3个月的攻坚战,这里被打造成“山前嘉园”休闲度假核心区,随后又相继开发出状元路、神龟回头、九曲桥等景观。

  为了体现村庄自然特色,村里的人行小道采用鹅卵石、小青砖等材质,并鼓励村民主动对房前屋后、村内零星地块进行绿化,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目前,全村种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3600亩,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75%,被誉为“天然氧吧的村庄”。为了挖掘顾山人文景观和旅游元素,村里相继复建了香山顶寺、知青小屋、公社大食堂等景点,做实村庄文化底蕴内涵。如今的山联村,目之所及,处处成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表示,无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高质高端高效,在产业兴旺上走在前列,推动农业多元化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

  “来到山联村休闲观光的游客,都知道这个村有一个响亮的名号——‘金色山联’,这里的金色实际上是菊花和油菜花的颜色。”虞嘉晔说,他们围绕这两种作物开展种植和加工,一二三产业联动合作,打造出了山联村的鲜明特色。目前,该村菊花种植面积近500亩,食用菊、观赏菊、药用菊、艺术菊等多种类发展,以休闲农庄“山前嘉园”为引领形成13个茶室、13个农家客栈、30多家农家乐,2条观光旅游环线共100个业态。“2018年,村里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村级纯收入达1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万元。”他说。

  数据显示,2018年,无锡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3万元,15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提前两年完成脱困转化任务,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71.8%,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提升至74.2%,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迈出新步伐,以山联村等一批美丽乡村为典型代表,现已累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0个。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