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高铁商务区是淮安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策应高铁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更快地推动淮安高铁商务区规划建设,尽快打造高铁经济的新兴增长极, 2016年1月,我市组建了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商务区投资、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公司成立以来,牢牢抓住服务铁路建设、推动高铁商务区发展两大主题,区域发展呈现由启动突破到全面展开的良好态势,一个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宜居、民生更加和谐的现代产业之城,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高铁建设快马加鞭
“淮安速度”再创纪录
春暖花开,气候宜人,正是工程建设的好时节。在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的施工现场,工程建设者们正在使用大型机械,进行土方开挖和结构围护作业,为确保年底淮安高铁顺利通车攻坚奋战。据了解,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是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和宁淮铁路的交汇点,项目占地261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由高铁站房、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落客平台及进出站匝道、公路客运站、预留市政配套等五个单项工程组成。其中,淮安高铁站房总建筑面积达45000平方米,采用线侧站房、高架候车形式。施工单位中铁建工集团上海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王鹤翔表示,“该项目工程建筑整体造型采用现代风格,局部取材淮安四水穿城的特有景色,采用抽象的线条交错变化,表现出舟船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这一独特意境,目标是打造一处顺畅高效的交通集散场所,承载城市历史文化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对外形象展示区域。”
与此同时,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也是一个集铁路、长途客车、旅游大巴、有轨电车、常规公交、出租车、自驾车、非机动车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可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根据规划,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核心换乘区围绕落客平台展开,通过设置连廊连接各换乘区间,在减少旅客换乘距离的同时,可实现全程无风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零换乘”。也就是说,采用铁路、长途客车、旅游大巴、有轨电车、常规公交、出租车、自驾车、非机动车等任何一种交通方式来到淮安东站枢纽的旅客,转换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距离都在300米以内,最短仅有20米。此外,公路客运站二层平台还将采用屋顶花园形式,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休憩候车空间。“目前高铁站房桩基已完成,计划六月底主体结构能够完成。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工程,现阶段围护结构已完成,五月份100万方土方开挖能够结束,计划八月底主体结构施工完成,确保在年底让淮安人民在家门口坐上高铁。”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现场负责人周小亮介绍说。
截至目前,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产值10.5亿元,预计将于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确保如期实现全市人民的高铁梦。“自站前广场桩基图纸交付现场以后,我们公司抽调精兵强将,全程参与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所有工作人员不分节假日,战雨天、抢晴天,加班加点工作。特别是一线技术人员,以‘大国工匠’的责任感,强质量、保进度,为项目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获得了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围绕年底高铁建成通车的目标,我们将继续坚持一流标准,科学高效施工,又好又快地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正国如是说。
民生工程如火如荼
“幸福指数”再创新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快速推进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同时,当地各类民生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你看我们这个新房子采光又好,楼间距也很大,周边环境也不错。”家住淮安高铁商务区的市民吴建国满怀期待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正在建设中的新家。他的新家,正是位于淮安高铁商务区核心区内的文锦苑小区,该小区也是高铁商务区内首个开建的安置房项目。该项目按照绿色节能建筑的施工要求,不仅环境优美、舒适宜居、交通便利,菜场、超市等相关的配套工程也一应俱全,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高质量迈进。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工程处建设科科长王俊介绍说:“我们这个小区占地面积约150亩,可以安置2409户,总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小区目前主体基本封顶,正在进行内部砌墙和装饰装修施工,预计年底达到竣工条件,明年6月份左右即可整体交付。”
在高铁商务区,一大批像吴建国这样的农民朋友,告别了乡村旧居平房,将在明年搬进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家。数据显示,高铁商务区核心区7495.767亩的土地预征收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4271名被征地农民全部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大伙的后顾之忧。今年,淮安高新控股还将全面完成鸿海路以东剩余400户征地拆迁工作,做好被征地农民土地换城保工作。
多点开花,多头并举,淮安高新控股坚持为民主线,高质量推动民生项目建设。今年,淮安高新控股将深化与市内名校合作,计划投入5亿元,启动高铁商务区范围内的中学、幼儿园项目建设,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公平的基础教育;同时,严格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思路,做好核心区23条路网建设,确保8月份江淮路、淮启路、城东路等城市主干道全面完工,形成路网框架,年底具备通车条件。“经过前期努力工作,高铁商务区的发展框架已基本拉开,片区面貌正在加快改善,人员配备、资源调配、手续办理、规划设计等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完成,相信在今年底,一定会给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忠向记者介绍。
美好蓝图徐徐展开
“匠心筑梦”再创佳绩
匠心凝聚能量,实干成就梦想。淮安高新控股自成立运行以来,始终按照市委姚书记关于将高铁商务区打造成为“全国高铁客运新枢纽、高铁经济新高地、中心城市新平台、城乡一体新片区”的 “四个新”战略定位以及在市委七届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高水准打造高铁商务区,努力让高铁为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增添加速度”的具体要求,埋头苦干,踏实工作,不断提振发展的精气神。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1620户、31家企业、536568.01平方米的拆迁工作,预征土地7495.767亩, 为高铁商务区发展腾出了空间;同时,商务区还积极破解投融资难题,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累计筹集近60亿元资金,初步实现了投入与建设、建设与发展良性互动;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0亿元,总计23条、总长35公里的核心区路网初具雏形,安置小区、学校、商务酒店等一批功能配套项目稳步推进。
一项项飘红的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高铁商务区高质量发展的奋进轨迹,为逐梦高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年多来,我们牢牢抓住服务铁路建设、推动高铁商务区发展两大主题,在区域空间布局上形成了一轴、一带、三点、六区的空间结构;在城市形象上明确了‘中明度、低彩度’和‘淡雅、明快’的总体基调。未来我们将充分依托高铁东站综合枢纽的优势,努力将高铁商务区打造成集交通枢纽、商务办公、星级宾馆、生态居住等功能多元复合的综合片区,进一步开辟企业发展的新路径,提升商务区发展的新境界,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延国介绍说。
记者手札:随着轨道交通产业的迅猛发展,“高铁时代”与淮安人近在咫尺,一幅打造城市新中心和面向区域的高端服务平台的宏伟蓝图更加明晰。在这一背景下,淮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坚持高起点高品质的规划理念,以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为依托,秉承“匠心筑城 ,初心筑梦”的精神,担纲了“淮安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淮安市重大民生工程”等建设重任,以“工匠精神”深耕城市建设,围绕高铁商务区总体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功能板块布局,绘制产业发展路线图,努力通过提升设施服务、产业发展、人口集聚、政策配套,促进淮安东站周边空间合理布局,提升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使高铁商务区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作业难度大等客观困难,淮安高新控股人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立足抓早、抓紧、抓实,激发内生动能,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相关工作,迎着朝阳实干,不对晚霞幻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合力,按照任务书、路线图、进度表,分解落实责任,强化协同配合,确保信息有效对接、工作无缝衔接。新时代孕育新机遇,新征程当有新作为,我们相信在这样一股精气神的支撑下,淮安高铁商务区定将化茧成蝶,成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