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17年,这些青年共同书写了一张青春的时代答卷……

2019年05月04日 15:00:2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专稿(文/李照) 五四百年之际,一封特殊的信火了。这是一群青年写给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的一封信。

  写信人是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为“南师大研支团”)的志愿者,他们年轻的身影正活跃在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重庆市大足区、四川省绵竹市的三尺讲台。

  娄勤俭在批示中说,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来信使他深受感染、深为感动,他向同学们致以节日问候,勉励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奔跑中展现出蓬勃英姿。

  事实上,写信的青年已经是第十七代爱心接棒者。2002年起,南师大研支团共有192名优秀的支教志愿者奔赴新疆伊犁自治州昭苏县、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贵州省独山县、四川省绵竹市、重庆市大足区,为当地教育贡献青春力量。

  奋斗在基层一线,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青年?为了追随这群青春足迹,我苏网记者跨越山川河流,奔赴贵州独山县、重庆大足区,记录这份新时代青年向五四百年的献礼。

  95后放弃出国支教边陲,支教志愿者自费给学生办借书证

  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我苏网记者见到了正在上课的志愿者,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9个月。

  2018年8月,11名南师大研支团志愿者来到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开始了他们的支教生涯。

  志愿者冯甲铭告诉我苏网记者,南师大研支团开始招募时,他正在学雅思准备留学。看到报名信息后,他向父母表明了去支教一年的希望,这个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巧合的是,他的姥姥姥爷就是原来从东部前往青海,工作了30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最早的一批开拓者。“我觉得支教行为也是我家庭内部的一个传承。”

  放弃高薪工作、离开熟悉的校园,他们克服水土不服、生活不便,接过了学长们手中的接力棒,组成了南师大研究生在独山县的第六届支教队伍。独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孩子想要通过辍学打工来减轻家庭负担。志愿者们就通过写信、谈心、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读书成才的志向。

  独山高级中学高一的殷璐昌就是其中之一,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的政治考试自己可以拿到班级第一。一年前,她的成绩还在班里排名倒数,政治只考了30分。因为家庭贫困,她一度想过辍学打工。是这群“小老师”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志愿者周维炜任教高一语文课,他希望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长学生们的见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张2元钱可以使用三年的借书证,很多孩子都办不起。

  志愿者周维炜说,班上一半以上的同学是贫困家庭,如果因为两块钱的费用就放弃借书证,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惋惜的事情。他索性自费给全班70多名学生办了借书证,而他自己每个月的收入也不过一千多元。

  那一天,孩子们坐下来后非常认真地向周维炜说了一句老师谢谢,周维炜动容:“那是我到现在为止听过最深情的一句话。”

  研支团的志愿者们还发挥所长,利用心理学、体育等专业,帮学校建立课外社团,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高级中学校长杨允森通过我苏网的镜头向这群年轻人表示赞许:6年来,我们感受到了南师大的支教团给我们的一种吃苦耐劳、正能量的东西,我们看到了当代年轻大学生的一种满满的正能量。

  17年,他们为贫困带去了这些实打实的“礼物”

  对于正在贵州和重庆的研支团成员来说,支教是一种青年精神的传承。每一年至少要为当地做一件实打实的好事,已经成为研支团心照不宣的传统。

  南师大第十九届研支团团长赵威为向我苏网记者展示了一本跨越17年的爱心笔记《念廿不忘: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支教纪实》,书中记载了一代代研支团成员为对口单位带去的涓滴改变。

  2005年,新疆阿克苏汉校艰苦的条件令当时的志愿者们大吃一惊:由于缺少课桌,当地一、二年级的学生甚至只能站着上课。教师节之际,他们联系了一家企业资助了50套崭新的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将教室装扮一新。

  2009年,甘肃张石小学的志愿者们发现水库离学校太远,看着孩子们用脏兮兮的小手拿东西吃时,志愿者们下决心一定要解决缺水难题。在支教之余,他们亲自施工、购买器材,一个月后管道全面接通,张石小学管道里流出了第一股自来水!

  他们曾募集近30万元的图书并在甘肃天水麦积区渭南镇当地小学建立14个“南京师范大学爱心图书馆” ;

  他们将募捐到近200万元的衣物分发给甘肃天水麦积区渭南镇学区33个山村小学的学生……

  “ 志之所趋,无远弗界,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情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寄语当代青年。

  祖国边陲的角落里,这群志愿者正身体力行地践行总书记的指示,他们用17年的奋斗和汗水把理想变为现实,写下无悔于青春的精彩人生,更为当地孩子们推开一扇窗、架起一座桥、点燃一盏灯。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新时代青年的扶贫支教路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习总书记的话深深鼓舞着这群年轻人,他们逐渐探索出一条将支教与扶贫相结合的道路。

  志愿者们还结合服务地的实际情况,先后开展了“借你一双眼”阳光助残独山特殊学校大型书画展项目、“蒲公英”情商智力发展培养计划、“绿荫行动”留守儿童青春期教育、金婚照里的光阴故事等多个志愿服项目。

  他们在母校的支持下,联合上海大音曦生公益基金会,为该县特殊教育学校有艺术表演梦的孩子组建了梦想艺术团,教他们学习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山花灯戏,让世界倾听这些特殊孩子们的声音。

  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感受到更大世界,志愿者们还成立了“厚生讲堂”。“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厚生讲堂”让专家学者走进高中校园,带来前沿学术讲座,与高中生面对面交流,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知识之窗。

  所有的努力也有了令人欣慰的回报。这次走访中,一位特殊的女孩引起了我苏网记者的注意,她就是曾经被共青团中央和央视新闻报道过的贫困生。

  2018年6月23日,第十七届研支团重庆团团长杨鸿飞收到了来自大足中学阳光班的喜报。这个班级在最终的高考以全班49人,41人上重点线的傲人成绩给支教团的付出和期盼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其中一名学生还顺利考上了南师大,成为他们的学妹,她就是张艳羽。志愿者们的精神深深鼓舞着张艳羽,她决定在南师大把爱心接力传递下去。

  在南师大2018级开学典礼上,张艳羽还曾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她接受我苏网记者采访时回忆起那段美好时光,“他们来支教的那一年里,不仅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支教帮我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伟大理想,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在信中,研支团的成员们如是写道,未来,一代又一代接力传承的青春之花还将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继续绽放。

  (视频制作/夏天、王旖文、孟煦、墨白;出镜记者/冯源、姜超楠、周洋;摄像记者/康健、杨帆、孙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