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凭一己之力 带富了整个村!

2019年04月30日 11:28:1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乡村发展离不开产业,产业脱不开人才。人才济济,乡村振兴才能有底气。

  “16年之前是旱谷,全部是种小麦玉米,每亩地一年收入算他400块钱。”涟水县陈师镇合心村村书记沈正海回忆,种植粮食时期村里收益很低,未脱贫的有327人,土地产出效益低下。

  2017年11月,玫瑰园投资人何文兵来到合心村承包了320亩地,投资起了玫瑰园,套种菊花,拉动了合心村的产业转型,集中火力攻打药材市场,带动100多户低收入户脱贫致富,“我更希望他们当地人能到我这里来务工,更方便,早上来中午回,胜任工作没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这边用工的年龄大概都是四五十岁,针对年龄大一点的我们会给他轻松愉快的一些活干,对他们来说也会更充实。”

  脱贫户徐文明就在玫瑰园打工,做些除草、挖沟、植花的工作,土地流转钱,一家三口种点玉米花生,十来亩地一年收入也就6000到8000元,用他的话讲,现在可是今非昔比了,“现在土地流转,每亩地800元,十亩地可以8000一年,这是不动的,我老婆每月可以挣一千,一年10个月就可以挣1万,两人就是26000。”

  光是加工售卖,何文兵并不满足,在他看来,玫瑰本身就自带流量和热点,为何不充分利用呢?“我们在想,有没有这样一个场地能够提供售后服务或客户体验。从长远投资计划来讲,最后演变成乡村旅游、亲子游,大概50亩地准备做成玫瑰博览园,带有旅游功能的。”

  而在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也靠着一颗颗甜蜜的葡萄翻身致富。搞产业就是要“玩起来”,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方静认为,这样才能让更多村民踏上致富大道,“从去年开始我们采取统一销售,把最普通的葡萄价格提升,5毛到1块1斤,通过我们联社的统一销售,大概提高了4000块钱一亩,而我们丁庄村的人均收入从17年的29000多达到18年的34000。”

  一亩地种多少棵树,树上结多少串葡萄,每粒葡萄的糖分为多少度,都有严格的规定,高标准才能打入高端市场。怎样才能让颗颗葡萄都考核“优秀”呢?方静回答,科研人才必不可少:“因为现在国内的葡萄高端市场基本上是被国外控制,我们现在一年采取3到4次在重点环节,到日本去学习;我们又成立了自己的丁庄葡萄研究所,专门在研究。”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贝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