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的这群老人,已参演22部影视剧,良好的素质受到剧组肯定

2019年04月29日 21:45:44 | 来源:泰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泰州市区文昌社区有一群老年人,退休之后醉心文艺,近年来频繁参加电影拍摄,50多位老人先后参与过22部电影的拍摄。虽然多数时候是作为群众演员出现的,但他们的敬业精神打动了不少专业演员,他们中不少人的名字,甚至还出现在了一些电影作品的演职人员表中。

老人们参加电影拍摄时拍照留念
【老人们参加电影拍摄时拍照留念】

  偶然的“触电”机会

  “参加第一部片子是在2013年,当时也是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回忆起这些年参加影视剧拍摄的经历,郑萍依然激动无比。

  当时,由著名演员沈丹萍参演的院线电影《谁是儿子》在泰州拍摄,有一场戏是在鼓楼大桥拍摄,当天郑萍刚好从鼓楼大桥路过,就在旁边围观了一阵儿。因为临近中午,现场的一位群众演员临时变卦,中途退场要回去烧午饭接孩子。虽然只是一个群演,但临时要再找一个气质符合的人来替补并不容易,现场导演犯了愁。就在这时,有人发现了在人群中围观的郑萍,把她推荐给了导演。导演一看气质身高刚好吻合,就邀请她临时客串。

  “就这样有了第一个角色,虽然只是匆匆而过的群众演员,没有台词没有眼神,在影片上层现出来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背影,但还是让我欣喜万分,毕竟这是第一次参与拍电影,后来电影出来之后,和爱人在家里反复看了好几遍。”郑萍说。

  郑萍是个有心人,拍完那场戏之后,她并没有马上离开,她主动和现场的导演攀谈起来,她告诉导演,自己身边有不少喜欢文艺的朋友,如果剧组今后有需要,他们都愿意过来帮忙,客串群众一下演员肯定没问题。

  就这样,当天晚上郑萍就接到了导演的电话,请她帮忙安排20名群众演员,继续参与第二天的拍摄。

老人们先后参与了22部影视作品的拍摄

  先后参拍22部影视作品

  有了第一部片子的成功经验,郑萍和她的姐妹们陆陆续续的参与了不少影视剧的拍摄,逐步形成了一个成员稳定的群众演员团队,郑萍将这些人员登记造册,方便剧组选人。

  “大家最初就是想满足一下好奇心,过一个拍电影的瘾,没想到干起来就刹不住了。我们这个团队在群演圈里也逐步积累了一些名气,外地来泰取景的大大小小的剧组,都喜欢联系我们。”郑萍说,2013年以来他们参与的院线电影就有22部。

  在这些剧中,老人们客串的角色有很多,有教师、老板、农妇、游客,有的时候一两个群众演员,有的时候场面比较大,有四五十个群演一同参加演出。

  除了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近几年郑萍和伙伴们还参与了不少广告片、微电影、宣传片的拍摄,“拍的太多了,具体参加了多少次,已经多到记不清了。”

  敬业精神赢得剧组赞誉

  “当初愿意来做群众演员,更多是想体验一下拍电影的感觉,过一下当演员的瘾,尝一尝剧组盒饭的味道。”群演裴粉林说,参与拍摄的经历,也让自己对电影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一部电影拍下来凝聚了很多人的努力,一个镜头拍十几二十遍,演员喊到嗓子哑,拍电影真的很辛苦,演员这碗饭真不是好吃的。”

  文艺爱好者吴裕珍和刘丽荣都参与了不少片子的拍摄,她们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参与院线电影《三袋米》的拍摄经历。

  “当时剧组是北京来的,大量的场景是在苏陈、溱潼和兴化的一些乡镇拍摄的,当时正是夏天,要等到太阳升起来了才能拍摄,在水面上拍摄,演员们在芦荡里奔跑,摄影师都光着膀子。”吴裕珍说,当时拍了二十天,他们这些群众演员都晒脱了一层皮,二十几个群演没有一个怕苦离开的,都坚持了下来。

  在拍摄期间,群众演员心疼主创人员,为他们买来了芦荟膏。这些群众演员的素养,也赢得了《三袋米》剧组的认可,在电影结束后,剧组将这些群众演员的名字都一一排进了演职员表中。电影杀青那天,剧组拍照留念,女主角特地把这些群众演员都拉到了自己的身边合影,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乐当文明泰州宣传员

  “我们中不少人都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的,都不是冲着报酬去的,纯粹就是兴趣爱好。”郑萍说,群众演员酬劳微薄,有的时候跑前跑后一天的费用只有几十元,有的时候甚至没有报酬,纯属义务客串,但姐妹们从不为此计较,认真配合每一次拍摄。

  “电影剧组很多都是外地来的,来到泰州拍戏,泰州的风土人情透过这些电影得到了推广展示,也是在宣传我们泰州,我们为剧组服务,也是在为自己的家乡服务,给剧组流下文明泰州的好印象。”郑萍说,外地剧组在泰州拍片取景,群众演员也有机会跟着到处跑,周边不少有特色的乡镇、景区都去过了,长了见识也丰富了老年生活,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