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谈未来5年学校发展目标 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

2019年04月27日 10:10:01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

  7月27日,深圳大学召开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通过5年的努力,将深圳大学建设成为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这个定位有何新内涵与新要求?朝着新目标将实行哪些新举措?目前深大的办学实力取得了怎样的新进展?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备受关注。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大将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发展,担当新使命、践行新作为,大力提升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质量和成效,大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而努力奋斗。

  1

  新实力:

  文化引领发展,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果丰硕

  问:深大今年本科招生持续火爆,生源质量再创新高,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选择报考深大,对此您怎么看?

  刘洪一:深圳大学坚持“以本为本”,推进一系列本科教学改革提升计划,把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抓住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机遇,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硬实力有明显提升。深大在全省高校中先行一步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紧紧抓住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并配套实施人事制度、科研评价体制、大学治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一些核心科研指标,如国家项目、高水平论文、专利申请、科研经费等成倍增长。在最近一轮学科申报中,深圳大学有7个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新增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这是硬实力提升的集中体现。深大在US News、 ARWU、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等各类排行榜上进步迅速,进入全球进步最快的大学行列。

  软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深大加强党的建设,铸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优良校风;制定出台了《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提出大学精神工程、立德树人工程、师德师风工程、学术文化工程、人文社科工程等十大工程,35项行动,响亮地提出“建设有灵魂的大学”的目标,将文化引领的办学理念融入办学活动的各个层面,获得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等一批重要荣誉称号。

  正是在上述综合实力发展的支撑下,深大在广东省一本生源稳居省内高校第四位。5年来,深大培养了32212名本科生,10873名硕士研究生,134名博士研究生。深大毕业生85%以上留深工作,扎根特区,成为特区建设的生力军。

  问:深圳大学的PCT专利申请公开数量今年位列中国高校第1位,全球教育机构第11位,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这个成绩令人惊叹。请您介绍一下深圳大学如何扎根特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

  刘洪一:深圳大学一直倡导建设顶天立地育人的学术文化,提出科学研究要关注原创性成果、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做真学问、做有用的研究。深大PCT专利申请公开数量连续2年都位居中国高校第1位,进入全球教育机构前15位。这一指标是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深大扎根深圳特区,利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研究优势,先后建立南山工业技术研究院、龙岗创新研究院等,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立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刘宇一艺术院、城市治理研究院、特区立法研究中心等,打造人文社科学术高地和咨政平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院等已成为国家和地方重要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2

  新使命:

  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

  问:您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进入新时代,深圳大学面临着全新的外部发展形势和内部发展要求,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请问深圳大学提出了哪些新的理念来回应这些机遇与挑战?

  刘洪一:面对国内外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深圳高等教育版图的迅速变化,我们提出“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和内涵发展”新理念。文化引领要求全面提升大学文化内涵,把深大建设成文化自信的排头兵、文化立校的典范、城市文化的风向标和先进文化的策源地;创新驱动要求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新学科体系、强化源头创新、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探索新模式、创造新经验;所谓内涵发展,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资本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规模速度扩张到内涵质量发展的转变;突出有贡献力的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服务国家需要和城市发展。

  问:深圳大学第五次党代会响亮地提出“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的目标,请问这一目标有哪些基本的内涵?

  刘洪一:这是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要求,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勇气,以特区人应有的前瞻性思想视野,为深大未来发展确立的新定位新目标。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核心在于“人民满意”,办学本位是“特区大学”。这一目标又有四个基本内涵:即有灵魂、有担当、有卓越贡献力和有广泛美誉度。

  建设有灵魂的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凝练深大精神,丰富时代内涵,让自立自律自强、脚踏实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深大精神内涵成为深大人共同的文化品格。

  建设有担当的大学,强化深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坐标中改革创新探路者的使命定位,努力在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需求、大学文化创新发展、对标国际先进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实验探索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高等教育改革贡献深大模式、深大经验。

  建设有卓越贡献力的大学,坚持特区大学扎根特区、服务深圳的本位,以卓越的办学质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科技成果和学术文化的全方位支撑,进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提供深圳大学独有的服务和贡献。

  建设有广泛美誉度的大学,以卓越的人才培养、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社会服务、广泛的国际交流、卓有成效的文化传播,以及卓尔不凡的文化品格等等,成为深圳特区和深圳人民骄傲自豪的城市名片;在国内外享有广泛声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一面旗帜。

  3

  新举措:

  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一流学科

  问: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深圳要勇当“四个走在前列”的尖兵,这些要求都对深圳大学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请问深圳大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上有哪些布局和思考?

  刘洪一:我们提出“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其中的“高水平”就包含了“双一流”的建设目标。一方面,深大将争取“双一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争取若干学科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达到A级水平,增加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另一方面,推动学院、学科和专业的优化调整;以创新的理念构建先进的新学科体系,对接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划交叉学科布局,打造新工科、新文科、新理科。抢抓深圳建设全球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的机遇,突出综合性大学比较优势,做强人文社科和艺术体育等特色学科。

  问:您前面提到,深圳大学要强化在中国高等教育坐标中改革创新探路者的使命定位,继续在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探索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请问今后还会推出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刘洪一:我们要强化党委对全校工作的统领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履职能力,统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同时,针对观念陈腐、体制僵化、急功近利、情怀弱化、内容方法陈旧以及泡沫化、游戏化等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强化深大在中国高等教育坐标中改革创新探路者的使命定位。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育人是核心,深大将紧紧抓住这个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今后将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荣誉课程、荣誉学位制度,实施“聚徒+”等创新教育模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以学院为主制定适用于自身学科特点的分类绩效评价标准;完善预聘-长聘制度,出台预聘-长聘制教师的晋升办法,探索实行独立的薪酬体系及企业年金制度,等等。

  大力开展交叉学科前沿科学研究,重点培育文科名家名师,建设“深大学派”,创立重要理论学说;出台《深圳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高创新驱动的成效;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出台《深圳大学关于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的意见》,将科研育人落到实处。

  此外,深大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包括完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学院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实行自主管理,进一步发挥学术委员会和各类教授委员会的学术主导作用,充分保障师生民主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强化社会监督,实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齐心协力把“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的蓝图变为现实,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