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田大叔家住乌鲁木齐,在霍尔果斯连云港大厦工地工作,曾经患有过心肌缺血、心绞痛,但一直忙于工作的他未重视,一直没有正规治疗。4月19日零点10分左右突然感到心前区疼痛,本想能忍过去,不料越来越难受。无奈之下,他喊醒朋友将他送到了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
田大叔刚到抢救室门口,一阵剧痛袭来,就在他要摔倒的一瞬间,接诊的护士眼疾手快,一伸手将其扶到抢救床上,立即检查心电图,提示ST-T段墓碑样改变---急性广泛前臂心肌梗塞,测血压80/60mmHg。还没来得及开通静脉通路,这时田大叔完全意识丧失,没有了心跳,叹气样呼吸,于静和巴合依两位护士立即联手实施心肺复苏抢救(CPR)术,。获知消息的院总值班,第一时间拨通了处于二线备班的援疆专家——连一医陈晓兵医生。
00:15分,正准备入睡的陈晓兵和在同一宿舍的麻醉科张兆剑主任,两人飞奔向医院,4分钟不到两人跑到了抢救室。此时,徒手CPR仍在进行中,陈晓兵抬眼一望心电监护,“糟糕,室颤”!快,电除颤!”陈晓兵拿起除颤仪,200J非同步除颤。”啪”,一次电除颤,成功。
田大叔心律回来了,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106次/分。不一会儿,田大叔神志恢复正常,呼吸也有了,能说话了。
“氧饱和度95%,暂时不需要气管插管,备好气管插管全套,以防万一。血压80/60mmHg,血压太低,外周静脉补液用药速度太慢,抓紧行中心静脉置管。”陈晓兵说。
张兆剑主任跑步上五楼,拿来一个中心静脉穿刺包和利多卡因、肝素水。张兆剑熟练的带起手套,从开包到穿刺成功2分钟未用。
“180mg的多巴胺配泵,补液,口服负荷量阿司匹林、辛伐他丁、氯吡格雷。”陈晓兵医生沉着冷静的指挥一步步的救治。血压120/80mmH,生命体征尚稳定。
但患者目前广泛前臂心梗,该院无条件行急诊介入手术,需要立即将患者转向有条件做急诊PCI手术的胸痛中心。医院总值班通过伊宁市胸痛中心群汇报了病情,对方已经做好了接诊准备。
从霍尔果斯去伊宁,120转运车最快也得1小时,为保障患者路上病情变化,陈晓兵、张兆剑两位主任决定亲自陪同护送去伊宁。
“备好除颤仪、气管导管、呼吸机、监护仪、多巴胺、硝酸甘油、安定、吗啡,确保一路万无一失。”陈晓兵主任向随行的护理人员嘱托到。
01:30,两名护理人员随从陈主任和张主任,在120车的急呼声中奔向伊宁市友谊医院,一路上,他们一边严密观察田大叔的生命体征,一边安抚大叔紧张恐惧的情绪。
02:13, 120车顺利到达伊宁友谊医院, 陈晓兵医生向早做好接待工作的急诊人员交接了病情,熟练填写胸痛中心的交接表。
“哎,你们是哪里的医生,以前怎么没见过,前期处理得太好了,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并且复苏还很成功。”伊宁市胸痛中心急救人员接过交接单和病历,听了汇报,诧异地说道。“这是我们连云港的援疆专家。”随行的巴合依护士说到。
立即急诊PCI手术,03:40,田大叔手术顺利完成,目前病情平稳。将近凌晨四点,陈晓兵、张兆剑等人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
早上8点,当陈晓兵准时出现在病房时,看到叶尔院长迎面走来,对他竖起大拇指:“陈主任,你真棒!”
“团队的力量,我们连云港援疆医疗队和医院医护一起努力的,尤其是昨晚护士们的心肺复苏棒极了。”
据了解,援疆一月多来,连云港援疆9人团队一直在开展医疗技术的传帮带工作,自4月份开始,许丽总长发现一线医护人员在心肺复苏、无菌术、穿刺术等一系列临床操作技能还存在不足。她亲抓心肺复苏培训,每天下午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做到人人过关。
“我们能很快发现并进行熟练的CPR得益于许丽总长这近20天的培训,以前我们的CPR不标准,成功率不高,老师们的稳重果断、快速有效的处置,熟练的中心静脉穿刺术我们以前在抢救室连见都没见过!”护士巴哈依说道。
通过一月多来的帮传带工作,连一医援疆医疗队的帮扶卓有成效,受到了当地医务人员的高度认可和群众的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