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里的“渡江记忆”】“渡江第一船”世代传承的渡江精神

2019年04月19日 21:47:4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险,于4月23日解放南京。今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零距离推出《镜像里的“渡江记忆”》系列专题,透过一幅幅老照片,和大家一起重温渡江故事,感受信仰的力量。今天,记者来到无锡江阴市,听听那里曾经发生的渡江故事。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大江,江阴是当时渡江战役中至关重要的地段,一张张老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是透过画面,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场面的震撼。每条船上都有掌舵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船工,可以说,他们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奉献了巨大的功劳。

  在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前,一条木帆船静静地伫立着,仿佛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它就是赫赫有名的“渡江第一船”,当时掌舵的正是船工王小弟。王小弟老人已经离开了人世,多方打听,我们找到了他的儿子王祥云。回忆起父亲的故事,王祥云有些激动。珍藏的一张张奖状和照片,都记录着父亲王小弟和伟大的渡江战役之间的关连。

  从很小的时候起,王祥云就听过父亲和母亲诉说当年的故事。1949年4月21日,苏北第一渡江司令部宣布横渡长江,当晚七点,200多条船载着渡江战士,扬起风帆,向江南进发,第一中队第一小队队长王小弟掌舵的木船遥遥领先。

  王祥云说:“第一次渡江我姐姐、母亲、父亲和船上的船工都在船上,船到半江的时候,江南的国民党部队就开枪了。旁边有一条船,船工叫陈小宝,被枪打死了,还有一颗子弹,打到我姐姐旁边 。”

  虽然情况危险,但是王小弟和船上的解放军都没有退缩。枪林弹雨中,王小弟最终成功将船上的50多名战士和各种器械安全送达江南。

  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讲解员黄意耘说:“这条船也是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只到达江阴申港徐村的,所以在解放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八军授予了这只渡船叫做‘渡江第一船’。”

  江阴市档案史志馆工作人员承鸿介绍:“当年有上百名船工参与渡江战役,运送解放军横渡长江。当地的船工根据解放军策划和指引,秘密驾驶他们的船到达靖江,然后运送解放军到长江南岸。”

  在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里,一幅幅老照片,记载着这段伟大的战役,或许,当年像王小弟一样的船工们,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历史,而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誓死要把解放军胜利送到江南。

  由于江阴地处长江南岸,在南京、上海之间,江面宽仅1500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人称“锁航要塞”,素有“江上雄关”之称,既是由海入江的咽喉,又是南北交通的孔道。1949年4月21日,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官兵7000余人,在吴铭等人率领下,在江阴附近举行要塞起义,打开了国民党军长江下游防线的重大缺口,使渡江部队切断了京沪线。当然这场战役的胜利,离不开江阴老百姓的支持。

  承鸿介绍:“江阴地区的人民,首先破坏了敌军的通讯,让他们不能通过无线电来交流,同时还收缴了敌人的武器、弹药,还筹集了很多的粮食,保证了解放军非常快速地解放了江阴,同时也稳定了后方继续向前推进。”

  江阴这座英雄的城市,如今岁月静好,人民安居乐业,渡江精神也激励着这里的人们在新时代里继续奋勇争先。70年沧桑巨变,70年拼搏奋进。如今的江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路途上不断乘风破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江阴板块”闻名全国,各类“500强”企业独领风骚,实现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十六连冠”,在未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伟大的渡江精神也将一直激励着江阴儿女,勇往直前,奋力争先。

  (来源:零距离记者/冯珂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