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生态农业+合作社,让这个茅山革命老区的贫困山村翻了身

2019年04月18日 20:34:5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地处茅山革命老区,曾经是当地最贫困的乡村,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3000元。现如今,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成为了小康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7000元。从贫困村一举翻身成为小康村,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努力?

  “醋糟、羊粪、鸡粪、猪粪,这些我们本来就有的现成的天然的肥料来进行施肥,能够增加我们土壤的肥力,保证蔬菜的生长营养。”

  在戴庄村富硒蔬菜示范基地,大学生村官李有意一边采摘着牛心菜,一边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些有机蔬菜都出现在了长三角城市的货架上,供不应求。

  李有意大学毕业后来到戴庄村,很快便在村两委的鼓励下开始自主创业:“村里面前期给了我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土地租金的减免,本来我不是蔬菜这个专业的,然后尤其是赵老对我的一个技术指导,使我从一个门外汉慢慢地变成了半个土专家,非常感谢赵老。”

  赵亚夫接受采访

  赵老,说的是全国时代楷模、三农人物、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赵亚夫。上个世纪80年代起,赵亚夫开始带领部分句容农民种植草莓、葡萄,让他们脱贫致富。不过赵亚夫发现,依旧有很多农民处于贫困线下。如何让农民共同富裕?

  2001年,刚退休的赵亚夫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镇江最穷的村——戴庄村,寻找问题的答案:“因为穷,没人肯去,所以人口密度很低,环境破坏相对来说小得多,所以我就跟他们商量说我们就来搞生态农业,搞绿色农业。”

  农业专家指导杜中志(左)种植高架草莓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这些没听过的新鲜词让村民们犯起了嘀咕,几次技术讲座都没什么人气。赵亚夫理解村民的疑虑,决定先从示范户开始做起。杜中志便是其中之一。2002年,杜中志尝试种有机桃,第四年纯收入拿到7千多元。2004年又第一个种了有机稻,七分水田纯收入拿到2千元,高出普通大米收益的6倍。之后又开始种植高架草莓:

  “一年毛收入总共十万左右吧。我记得想当年,问人家借三块钱的时候,他首先问我,什么时间还。现在不要讲三块钱了,三万我都能拿出来,现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稻秧苗大棚

  2006年,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统一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销售,所得利润的80%返给农户。目前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了812户,占全村农户总数93%。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7000元。这一系列的脱贫致富探索,被总结为戴庄经验。

  赵亚夫说:“一条就是要办好一个合作社,共同富裕的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以普通的农户为主体。还有一个行政村成立一个合作社,村支部书记通过民主选举担任理事长,在我们党支部的领导下,为大家服务。另外一个就是走了一条绿色发展的道路,搞了生态农业。”

  【记者手记】在蹲点调研中,赵亚夫的一席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他说,老百姓不信任你,村干部就需要带头去做,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才能让戴庄村脱胎换新颜。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钱飞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