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扬大一学生藏书600多本,宿舍成“小型图书馆”

2019年04月18日 06:51:10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目前为止,你读过多少书籍了?近日,记者就发现,在扬州大学文学院一间男生宿舍,一个同学的书架上、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又一排书籍,还有很多书籍被收放在柜子里和角落的纸箱中,记者粗略一算,已有600多本。

  这些书籍都来自中文专业大三学生杨易佳,这些书籍中除了专业书外,还有不少古旧书籍。除此之外,更有一份独特的“宝藏”:13万字《尚书》和《礼记》手抄笔记。

  爱好收集古旧书籍

  他挑书有两大“准则”

  今天,记者在杨易佳带领下参观了他的宿舍。参观时,记者发现了一小部分“宝藏”,不同于其他整整齐齐收摞在一起的书,这一小部分书被单独放置,略显神秘。记者发现这是数十本古旧书籍,大都为清代书籍,纸页泛黄且有破损,但印刷的字体仍然清晰。

  杨易佳告诉记者,收藏古旧书籍是他高中时养成的爱好,只是古旧书籍价格比较贵,加之高中学习紧张,所以收藏的古旧书籍数量很少。到了大学后,才算真正开始收集。“目前我收集到的古旧书籍有几十册,都是我在旧书网和扬州旧书摊上淘到的。除了古籍以外,我也收藏其他书籍,现在已经收藏了两千多本。因为兴趣广,我的藏书覆盖学科也很多。”他补充说。

  看到这数百本藏书,记者不禁好奇他是如何挑选书目的,说不定能够挖掘出一份“学霸书单”来。面对记者的疑问,杨同学谦虚地笑了,进而摆手否认,没有书单,挑书只有两个“准则”:一是看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二是看自己是否感兴趣。他还表示,“买书不需要刻意,当自己的阅读量不断增加,自己所接触到的新书数量也就会随之增加,书是会越读越多的,不需要为买什么书而发愁。”

  手抄13万笔记

  为考取研究生做准备

  在宿舍的书架上,记者被另一份“宝藏”吸引住了。两本厚厚的《尚书》和《礼记》手抄笔记,共有13万字左右。“这都是为考取文献学研究生所作的准备,我平时在古代经典古籍和历史文献的研读上会花费很多时间,古书不好读,看古书时一大半的时间都会用在查古注、查字典上面,甚至要拿着书去请教老师。”

  抚摸着一本本书脊,杨同学沉浸在回忆中。他抽出其中一本对记者说:“爱上收藏书,缘于这本叫《存椟辑览》的书,我觉得,收藏书是一种美的享受。”停顿了几秒后,他挠着头又说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妈逼我去学毛笔字,刚开始很不喜欢,也不上心,后来学着学着就喜欢上了,也爱屋及乌喜欢上了历史。再后来,就慢慢发展到了这一步。大二时我跟着一个老师做项目,算勤工俭学,每个月有劳务费,这钱都被我用来买书了。”

  爱书的“偏执”影响他人

  和挚友一起凑单买书

  记者了解到,杨易佳还有一个读书挚友,两人会一起凑单买书,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感悟,“我和他是在大一时认识的,他是浙江理工大学到扬州大学的交换生。因为骨子里都爱书,我们一拍即合,成为了好友。他曾说我爱书爱得‘偏执’,那股爱书的劲影响了他,而我也在与他的日常交流中收获了很多。我们互换思想,一同进步,我很感谢他。”

  杨易佳的室友杨淦说,很多人第一次见到杨易佳的藏书时都很惊叹,“杨易佳的书是他最大的财富,他每个月最大的开销就是买书。他爱书,爱书的内容也爱书的‘颜值’。他也尊重书,在不适合读书的时间和地点都不会读书。”

  采访中,文学院的老师也为杨易佳的爱书点赞。“杨易佳阅读、收藏大量书籍,既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为文学院学生做出了一个好的表率。也希望趁着春日晴好,文学院的同学们都能更亲近书香。”扬州大学文学院辅导员李悦说道。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