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苏州“会呼吸”的人工湿地,让污水变清流

2019年04月17日 22:04:01 | 来源:看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的命脉。

  35350亩以上湖泊、2万多条河道以及占全市总面积36.6%的水域面积,让苏州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水城”。

  为了让苏州的水更清、更绿、更美,苏州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水行动,靶向治疗、精准治污成为近年来苏州的治水经验。

  柯家村,藏在太湖西山岛深处。

  “风景好,水也清澈,我们村灵格。” 70岁的顾阿婆正在村口的柯家江冲抹布,一边和远道而来的游客唠起村里的变化。

  几年前,这里茅厕臭气熏天,苍蝇乱飞。如今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大花园清新靓丽。

  而这一切则少不了村口的一块人工湿地。

  这片人工湿地就位于柯家村村口,湿地的水流入旁边的小河——柯家江,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杨柳依依。

  那么,这块占地1亩、种植了美人蕉、黄菖蒲、芦荻、花叶芦竹等植被的人工湿地是如何让让污水变清水的?

   “人工湿地的核心是‘遵循自然法则’,利用天然存在的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来去除和分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并对工艺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和矿化。” 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程鹏宇告诉记者,人工湿地主要由收集系统、调节池、污泥干化床、布水泵站、垂直流湿地和水平流湿地构成。

  在沉淀塘旁,一个小型的池子用绿色栅栏围起,里面种植着菖蒲、美人蕉、菖蒲、芦荻等植物,这些植物不是种在泥土里,而是直接种在生态浮床上。

  “其实整个湿地就是一个生态污水厂。” 程鹏宇说,沉淀塘属于预处理环节,沉淀塘可以初步降低污水的污染物;上面设置的浮岛起到遮阴并使有机颗粒物下沉的作用。

  在沉淀池旁,还有污泥干化床。据悉,沉淀塘中的污泥定期送入污泥干化床,污泥干化后可以返田利用,无二次污染。

  沉淀塘中的污水通过提升泵提升到垂直流湿地,垂直流湿地由两片贝壳状的滤床组成。大部分污染物在这里处理。

  “咦,这些美人蕉就种植在不是种在泥土里,而是直接种在沙石子上?”

  “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子层,而是由沙子、石子、瓜子片等组成的介质层。”看出记者的疑问,程鹏宇解释说,植物不种在泥土中,增加了氧气进入湿地的途径,避免介质层堵塞,也为微生物营建了优良的生化反应环境。

  垂直流湿地是净化污水的重要一环。污水在这里受重力作用下渗,过程中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随后,继续利用湿地构建的场地高差,垂直流出水通过重力流进入水平流湿地内。水平流滤床反硝化作用明显,总氮在这里去除效果最好。可直接进行绿化灌溉、农田灌溉等,或排放至周边水体。

  在出水口,看苏州记者将沉淀池的污水和出口水做一个对比。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污水变清,而且没有刺鼻的味道。

   “这块人工湿地是村里的宝,不仅处理污水,还是我们的后花园。”采访时,不少村民都对家门口的湿地赞不绝口。

  据悉,这块人工湿地处理柯家村现有40户农户及农家乐生活污水。吨水的运维费用为0.1-0..2元左右,这对于习惯精打细算的农民来说,非常实惠,该湿地自2015年10月底运营以来,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柯家村的这块人工湿地还获得人民日报点赞。

  (来源:看苏州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