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昨日重现~这波老物件,50后、60后看完想泪崩...

2019年04月17日 20:36:14 | 来源:青果巷部落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三十多年来,三井街道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从“乡村”变成了“城市”,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田地被征用,老屋被拆迁,那些以前用于生产、生活的工具,在人们住进高楼公寓后就纷纷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放着落灰,甚至落得被丢弃的下场。

  老物件 ▍吃

  筷篓子:用砖头掏空做成,上方有悬挂绳子用的小洞,下面有沥水的口子。

铜勺

老灶头、老铁锅

  洋风炉:可移动的“小灶头”,热饭烧水都很便捷。

  老物件 ▍穿

  蒲鞋:老式“保暖鞋”,用稻草和菖蒲编织而成,要编织上厚厚的鞋帮子,才能保暖隔湿。

  钉鞋:老式“胶鞋”,外层刷上厚厚的桐油用来隔水,鞋底钉上钉掌,以便雨天防滑。

  综头、综扣:老式手工织布机上织布时穿线头和穿梭子的主要部件。

  老物件 ▍娱

  星球收录机:产自常州无线电总厂,当时全国能做收录机的企业不多,常州星球曾经和武汉的长江、盐城的燕舞、上海的红灯以及南京的熊猫并称为中国收录机行业的五大品牌。这样一台收录机的价格相当于当时大部分人一年的工资。

  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产自上海无线电二厂,电波时代的宠儿。

  852A型脚踏风琴: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钢琴厂出品,不知是哪个初学者将简谱贴在了琴键上。

戴尔、松下、新科牌音箱、戴尔EMC电脑显示器

  老物件 ▍生产

  独轮车(槎子):旧时人力推送运载货物的工具,也可坐人。

  趟网:捕鱼或捞水草、河泥的工具。

  铡刀:切草、树枝、根茎等的五金工具。

  犁押:用绳索连接犁身,套在牛肩上的工具。

  老物件 ▍生活

  老式机械钟:这两款钟都产自中国最早的钟表生产基地——苏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钟表是结婚时的“大件”。

  桅灯:装在船舶的桅杆上,风浪颠簸下也不容易熄灭。

  竹编提篮、竹藤编的箱包:历经三十多年,提篮上的红漆仍然鲜亮,让人看不出岁月的沧桑;老式的箱包坚实耐用,相当能“装”。

  老证件:1935年的毕业证书,六十多年前的结婚证,1966年奚文辉所在生产大队的粮食预购定金合同,1983年奚文辉所持的乡供销合作社股票。

  老照片:这些黑白的影像,留住了谁的青春过往?

  ▲三井街道巢湖社区服务中心内的展厅

  ▲光这样的脚踏龙骨水车,奚文辉的仓库里就有不下三座

  石磨、碌碡、纺车、鼓风箱等都算是小物件,大物件有直径两米的竹编箩、近十岁孩童高的木质车轮、分离稻谷用的风车、从民国时期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个时期的橱柜……约三百平米的仓库被这些大大小小的老物件挤得满满当当,勉强能够过一人。

  一灯,一碗,一灶,一船

  物质不灭,四季轮回

  生命周而复始,自然界生生不息

  韶华易逝,红颜易老

  繁华落尽,平淡是真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