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荒山变青山 一位7旬老人25年的坚守 

2019年04月17日 17:50:04 | 来源:一起镇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5年前,在丹阳丹北镇的白龙寺旁,有一座荒无人烟的石山,这石山除了黄土和裸露的石头外,就是稀稀拉拉的杂草,一片荒芜。25年后,繁茂树木让这座“荒山”变成了青山,青山变成了“金山”。这变化的背后,是一位老人垦荒造林25年的坚守,今天就跟随记者,一起来听听这位叫赵茂荣老人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416173657.jpg

  上午9点,记者来到丹北镇埤城白龙寺旁的一处林区,满山的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眼前这几十亩林地,从培苗到修剪都是赵茂荣亲手打理的。69岁的赵茂荣告诉记者,他一直对种植经济林、用材林比较感兴趣,1993年,44岁的赵茂荣带着妻子,毅然决然地承包了这20多亩山田。为了干活更方便,夫妻俩一合计,干脆在山上盖了一间简易砖瓦房,吃住在山上,专心搞起了果树种植。当时村民们都笑话他们是“傻夫妻”,有田不种粮,包山去开荒,干这么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赵茂荣说:“刚刚到这个地方,的确是没有房子、没有人烟,都是杂草丛生。那个时候没有机械化,只能用人力,五、六斤的大锄把,用到七把,才把这片荒山开垦过来。”

微信图片_20190416173700.jpg

  他们首先选择了种桃树,由于果树长在绿色无污染的山中,再加上夫妻俩的细心栽培管理,桃子一上市就得到市场的认可,当时夫妻俩年收入就有3~4万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市场瞬息万变。1998年左右,果园收益开始亏损,这让自信满满的赵茂荣深受打击。夫妻俩考虑再三,最后忍痛割爱,决定种植了苗木。

微信图片_20190416173651.jpg

  2000年以后,夫妻俩开始以种植意杨为主。他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修剪、除草、病虫治理,仔细打理着苗圃。2014年左右,赵茂荣的苗木种植面积达到了七、八十亩,有数十种常绿乔木以及少量常绿灌木,每年收益有20万元左右。

微信图片_20190416173703.jpg

  树是木头做的,人心却是肉做的。25年前,赵茂荣固执地选择苗木种植,起早贪黑地管理苗圃。多年来,陪伴家人的时间,远不如看护苗木的多。如今回头望去,繁茂的树林,也算是给家人一份最好的答卷。虽然目前苗木市场的不景气,但赵茂荣双脚已经在这片林地里扎下了深根,他打算继续驻扎在山上,转向公益林地,为后人留下更多的绿水青山。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