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台湾老兵的漫漫归乡路!连续30年回海门祭父母,感受家乡巨变

2019年04月17日 10:02:01 | 来源:海门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昨日晚上,90岁高龄的陆海昌老人从上海浦东机场乘飞机返回台湾。临行前,他表示,明年只要自己走得动,还会回到家乡海门。

  出海打渔被掳

  陆海昌自幼生长在包场镇原双合村(现联合村)。1950年,陆海昌兄弟四人和80多名村民出海打渔时被台湾军方掳走当兵,当时家中的亲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去向。大量的失踪人口让双合村许多家庭陷入了思念和痛苦的境遇中。“父母不知道为我们兄弟四人流了多少泪,别人都说我们死了,但母亲却不相信。”陆海昌说。

  时隔38年重回故乡

  与其他被抓的村民一样,陆海昌面对着战争的恐慌和心灵的磨难,以自己的方式顽强地生存着。他虽然在台湾重新组建了家庭,但回乡的愿望一直在心头萦绕。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岸关系出现转机。1987年,台湾当局宣布解除戒严令,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第二年,第一批双合村游子回乡,陆海昌成为其中之一。此后,他坚持每年回乡。

  第30次回乡,感叹家乡变化

  今年是陆海昌第30次回乡。他在双合村的女儿陆金巧今年70岁。当年,陆海昌离开时,她还没有出生。直到40岁时,她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前不久,在上海浦东机场,陆金巧再次见到父亲时,既喜又悲,喜的是父亲如约回来了,悲的是陆海昌坐在轮椅上,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往年都是他一个人回来,此次不得不由台湾的大女儿陪同。今年3月25日,陆海昌的大哥陆洪海逝世,至此,当年一同被抓去的87人中仅有15人健在,能像陆海昌这样两岸之间往返的更是寥寥无几。

  老人此次回乡,不仅与往年一样祭奠了父母,还受到了海门港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热情接待。新区派专人陪同老人参观了5万吨级通用码头、华夏第一龙桥、区内台资企业和海港大厦。老人感叹家乡的巨大变化,而他在台湾的大女儿筠瑄赞叹大陆的移动支付方式和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她表示,虽然生长在台湾,但海门也是自己的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