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500年的仿木石刻露天展示,专家贺云翱强烈呼吁:还给文物应有的尊严

2019年04月16日 16:58:07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jpg

  近日,有网友反映南京市十朝历史文化园内有一个雕刻精美图案的方形石刻,是罕见的南朝石塔构件,距今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了。这个“无名氏”曾被视为可能是“南京现存最早地表建筑遗存”,专家认为这填补了迄今为止南朝建筑图像资料的空白。

  然而专家眼中的珍贵文物,如今在十朝园内露天展示,经受风吹日晒雨淋,没有遮挡和防护,网友表示“暴殄天物”“太可惜了!”

  这块千年石刻究竟是什么来历?究竟是否需要采取其他封闭式的方式进行保护,避免“风餐露宿”?

5.jpg

  到底“出生”在唐代还是南朝?

  “人”字形暴露真实朝代

  这块千年石刻发掘时间距今已经20年,此次并不是首次被媒体关注。2013年,金陵晚报就曾回应市民疑问,报道这块“怪石头”应为南朝遗物,且与梁朝开善寺附近的两座舍利塔有关。

  记者沿着十朝园内的小道,在一块草地上的柱础群像里,找到了这块千年塔构件。它被有意放置在雕塑群平台的最高处,鹤立鸡群一般立于群像中,十分显眼。

  这个主石刻正是记者本次要探访的主角。石刻四面有高浮雕仿木建筑结构的雕刻和“人字拱”、“壸门”等精美图案,四面图案均相同。它与周围环绕的明代柱础一起,组成一组依托地形铺排的雕塑群。

3.jpg

  记者注意到,说明牌上对这个石刻的定位是“唐朝宗教遗物”,但没有做进一步深入的解释。然而,有发掘者却对石刻的身份却有着另一番考证——这不是唐朝遗物,而是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正是石刻的主要发掘人。他曾在9年前发表过文章,发现此石刻非同一般。它被发现于南京钟山南麓明孝陵独龙阜,也就是宝城东侧一座小山上。石刻四周均有“人”字形叉手图案,这在六朝古墓,以及白马公园、邓府山石刻园和六朝博物馆,均可以看到同类图案。经过分析,贺云翱确认它应属南朝梁代中晚期的遗存。

6.jpg

  石刻上的“人”字形清晰可见

  而这个石刻还与佛教产生了关系。梁朝时,独龙阜(石刻发现地)建有开善寺,附近有宝志和尚舍利塔和慧约娄禅师舍利塔。明代朱元璋为了建明孝陵,将开善寺移到了钟山东麓,即灵谷寺前身,但上述两座舍利塔却没有被迁走的记录。贺云翱认为,这个石塔构件很可能与这两座舍利塔有关。

  那为什么说明牌上还写着“唐朝宗教遗物”呢?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文史专家路侃也曾参与过早期的发掘工作,他告诉记者早期史料少、研究少,所以当时保守估计为唐朝遗物。相关研究出来以后,还没有将说明牌改过来。“石刻确实是南朝的,”他与贺云翱持相同的观点。

2.jpg

  石刻填补了南朝建筑图像的空白,

  引起日韩学者实地探寻

  这个石刻刚出土时,图案雕刻精致, 生动表现仿木结构的真实情景,似乎能带人回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历史场景中去。

  建康作为南京前身,曾是南朝都城,也是六朝木构佛塔的重要城市。“但是在南京,六朝木构佛塔已经见不到,在历史上都被毁坏,不复存在了。只有在日本的奈良、京都、大阪可以见到一些南朝木构佛塔的样式。”贺云翱介绍,这件石雕的仿木结构更加独特。与佛塔有关系的可移动的南朝石刻,南方六朝范围内仅此一件,具有唯一性,该石刻填补了迄今为止南朝建筑图像资料的空白。

  “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在这里大面积施工,六朝建筑和遗迹都难逃一劫,这一件石刻好不容易被保存了下来。而保存下来的方形木构塔的样式,与日本的保留的四天王寺木塔造型几乎一样,能够证明南京曾是南朝木构佛塔重要中心。”贺云翱称,虽然该石刻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国内的关注,但是日韩一些学者已经多次根据他的研究文章前来实地探寻了。

  管理方:没有场地条件可以室内保护

  专家建议:可以给南大或六朝博物馆馆藏

  而这样的南朝石刻露天展示是否合适?不少网友们3年前就对石刻“风餐露宿”的处境十分担心。

  “我们没有场地条件可以把它放到室内保护起来。把石刻作为露天展示,是希望让更多市民去认识它、了解它。”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4.jpg

  “一般石刻文物是可以的,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石灰石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酸雨会对它有侵蚀,而且风吹日晒,白天热晚上冷,表面会剥落、开裂。而且四周没有防护,每个人都可以去敲敲打打。所以它每天都在经历一定程度的损害。”贺云翱说道。

  上述工作人员称,目前已经将该石刻做了基本情况的登记,“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场地条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将来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室内保护。”十朝园的管理方南京钟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方面称,每周会有人对园内的重要石刻进行巡查,如果有损毁的情况将会汇报给中山陵园管理局。

  贺云翱建议将其放置于明孝陵博物馆内馆藏,如果中山陵园管理局无法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其捐赠给南京大学的博物馆或者南京六朝博物馆。“珍贵的文物不仅仅是要给市民观看,还要对其进行保护,还给文物应有的尊严和价值。如果保护都做不好,那么连看都是破坏了。”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汪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