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记者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见到了刚从园林项目施工现场回来的曹通。“现在是旺季,几乎每天我都是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到家的节奏。”一头栗色卷发,连帽卫衣加马丁靴的穿搭,乍一看,很难将这样一个“95后”潮男,与他前不久刚刚获评的“江苏省年度优秀乡土人才”画上等号,而他也是我市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大学生。
2013年,曹通进入南通科院园林与景观工程学院五年制园艺专业学习。通派盆景蟠扎技艺非遗传承人袁华的工作室就在学校里,对那些造型各异的盆景,曹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他与盆景艺术结缘,并在大二时成立了工作室,与几个同学一起创业,凭着多肉、景观生态鱼缸等热门微盆景,赚到了第一桶金。
曹通6岁开始习画,国画里浓墨淡彩的山水意境令他心驰神往。创业之余他总在想,是不是可以把国画表达的意境,通过山水盆景的形式呈现出来呢?所谓“山水盆景”,即把石头、微型植物等以地形造景的方式搭配组合,将大山大川之美,浓缩于一方盆景之中。虽然有多年美术功底,但在山水盆景制作方面,曹通还是个门外汉。经人牵线,他拜我市知名的园林绿化专家包立为师,从选材到造景,一步步从头学。
师父领进门,要吃透技巧离不开实操。有了思路后,曹通立马动手,一开始就再难停下。“有一次从晚上6点开始做,到最后水泥封好、清理好,再把植物种上去,抬头看看外面天已经亮了。”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是常有的事。每做完一件作品,曹通都要拍照给师父看,向他请教如何改进。山水盆景中最常用的英石价格高昂,而做一个盆景至少要用几百斤石材。为节省成本,曹通低价收购了2000多斤未清理的原石,回来一块一块浸泡、洗刷。
身体上的苦不算什么,最令曹通害怕的是找不到灵感。得知他的苦恼,师父鼓励他多到外面看看自然风景,班主任也为他出点子:往文化传承的方向做。“当时正值长征80周年,我姑爷爷是老红军,红军的故事我耳熟能详。”历时一个月,曹通做出了“红军长征”系列作品。一米多见方的微缩“天地”里,红军过草地、翻雪山、飞夺泸定桥等经典场景一一重现,战士们克服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形象栩栩如生。这组作品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作品著作权,也让曹通一举成名。此后,他又陆续构思创作了“中华美德系列故事”“愚公移山”等一系列主题盆景。
大四起,曹通跟着师父实习,逐渐涉足园林设计和艺术插花,“园林园艺都是相同的,看得多了才发现,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创作素材。”凭借插花作品《秋实》,曹通获得了江苏省园博会二等奖。去年,羽翼渐丰的他创办了自己的园林景观公司,目前在手的别墅庭院、园林绿化工程已有六七个。“虽然我们的团队很年轻,但在未来一定能够靠实力打出知名度。”
创业初期的忙碌,并未使曹通对山水盆景丧失兴趣。“世界上没有两块相同的石头,因此也没有两个相同的盆景。”曹通觉得,这正是盆景的魅力所在。他透露,自己正在构思一组唐诗主题的系列盆景。他希望未来能有几个刻上自己个人印迹的代表作,成为真正的盆景大师。“盆景、园艺都是有生命的艺术品,但它们始终是根植于乡土的。”目前,曹通正通过“专接本”攻读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他说,想把盆景园艺的经典流派精髓全部学到、学精,将它们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