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坚守见证小岛电力变迁 驻村电工守护光明

2019年04月11日 17:46:31 | 来源:宿迁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日清晨6点,“突突突”的发动机声划破了戴场岛的宁静,一艘插着一面鲜艳五星红旗的小艇穿梭在碧波荡漾的骆马湖上,驾驶小艇的正是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驻岛电工姚航春。“姚航春!”“到!”迎着朝阳姚航春给自己“签到”,这是他坚持了20年的特殊签到方式。

  戴场村位于宿迁市骆马湖中东北部(该村由戴长岛等六个分岛组成、总面积2660亩),在这个四面环水的“孤岛”上,今年56岁的姚航春是国网宿迁供电公司晓店供电所唯一的驻村电工。

  一份信任 成了坚守20年的承诺

  姚航春的坚守源于一份20年前的信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闭塞的戴场岛上还没有通电,村里人只能用柴油机发电。村民蔡万祥至今还记得:“1985年,我们戴场岛买了第一台电视机,上海金星牌的,24吋,当年的春晚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附近岛上的很多村民都乘船过来看,别提有多热闹了,当时负责放电视的就是姚航春!”

  1999年,国家号召村村通电,在上级供电部门大力支持下,那年的9月28日江苏省最后一个无电村——戴场岛正式通了电,从此渔民告别了煤油灯,用上了电。因戴场村是由几个小岛组成,镇上的农电站离得太远,需要在村里招一名电工。想到村里通电来之不易,原本有电工知识基础的姚航春被村民推选为驻村电工。姚航春说:“通电是岛上所有人的心愿,有电了,岛就亮了,大家的生活也就方便了,大家那么信任我,我一定不能辜负大家,要守好这份‘责任’。”这一个承诺让姚航春坚持了20个春秋。

  姚航春有三件“宝”:国旗、工具包和手机。每天要在小艇上挂着国旗,它见证姚航春特殊“签到”仪式;工具包这么多年来不知道用坏了多少个,里面有常规的电工工具,也有姚航春自己发明的小工具;而手机有两部,却只有一个号码“。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这些年也从来没换过号码,就是怕换号了他们联系不上我,两个手机是怕一个没电了或坏了好及时换上。”姚航春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戴场村上现有186户居民,其中大多数是留守老人。所以姚航春每天上岛巡线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看看那些老人,帮他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而这些老人通常只要家里的电器出了问题都会找姚航春上门维修。姚航春话不多,但是任何用电问题都能麻利地解决,所以岛上的老人可能记不得家人的电话号码,都一定能记得姚航春的。

  一腔情怀 心系村民致富

  过去,渔民靠天吃饭;如今渔民还要靠电力设备增收。“渔民们最怕的就是停电,停电超过几小时,渔民们一年到头的心血就没了!”姚航春说。岛上的村民大多数以养殖业为生,鱼塘虾塘面积10000多亩,鱼虾养殖要求增氧机不间断工作,一旦停止运转,在短时间内所有鱼虾将因为缺氧而毁于一旦。

  60岁的渔民孙林霄承包了100余亩的塘口进行鱼虾养殖。2018年7月10日晚上10点多钟,由于岛上渔民养殖用电负荷过大,其中他家的两个塘口因高温断电,增氧机停止运行。“如果停电时间过长,氧气达不到要求,鱼会‘浮头’,整个鱼塘里的鱼就会死掉,那损失可就大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林霄仍然一脸严肃地说。接到孙林霄的电话后,刚刚巡线回家的姚航春放下刚端起的饭碗,立即带上工具包,驾着自家小船,开足马力,沿着早已熟悉的“航道”,迅速赶到孙林霄家的养殖塘口,顾不上浑身上下的汗水,立即展开抢修。“我知道,如果鱼塘用电稍有闪失,他家一年近20万元的收成可就没了。”姚航春对记者说。

  “其实,当时我们自己家的增氧设备也出问题了。他出去后我就打电话跟他说了,哪知道他就说让我等等,结果他忙了这家又去忙另一家,半夜才回来。我家鱼塘里的鱼已经开始翻肚了,那次损失不少,但是他还说幸好,要不然大家都有损失。”姚航春的爱人孙凌侠说起这事就生气。采访中,像这样的抢修事例,岛上的每个渔民都能说出好几个来。“说实话,我家里的增氧机、饲料投放机有啥毛病我都没有老姚清楚。”一位养殖户感慨地说。

  近年来,外出打工的渔民陆续回到岛上,扩大养殖水面,把骆马湖银鱼、螃蟹、大青虾销往全国各地。如今的戴场岛,湖面上渔帆点点,渔塘里架起一台台电动增氧机,电闸一合,碧水荡漾,鱼群欢跳。岛上养殖水面已由当初的3000亩猛增到现在10000余亩,渔民人均年收入由通电前的2000元增加到30000多元。渔民家家有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空调机,一点不比城里差。

  守护不言苦 只为岛上的光明

  2009年,宿迁市启动了骆马湖戴场岛水上乡村旅游工程。国网宿迁供电公司迅速投资对戴场岛上唯一一条长11.58公里的10千伏114棋戴线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改造6台配电变压器,增加了配变容量1100千伏安,同时还改造低压线路2.6千米,渔民接户线更换成线径截面大的绝缘导线,提高安全可靠性。随着电力、通信等各项改造工程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戴场岛的文化内涵和岛村经济,先后创建成为市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星级农家乐、省三星级村居旅游示范点,成为宿迁市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水上生态乐园。

  今年62岁的渔民蔡万标揪准这个机会,于2010年9月在岛上办起了地锅小吃部,仅供少量游客用餐。随着游客逐渐增多,小吃部已远远不能满足节假日来此休闲度假的八方客。2016年4月,蔡万标扩大规模,办起由8个包间、可容纳60余人同时用餐的“活鱼锅贴”农家乐饭庄,使用的空调已由当初的两台挂式机增加到10台柜式机,容量达20千伏安,加工湖里野生鱼,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到此品尝,生意一直非常好。2018年8月14日12时10分,厨师马兴成在炒菜间突然听到“啪”地一声,油烟机、电饭锅都“罢了工”。来此休闲度假的游客正等着用餐。此时,蔡万标十分着急,大把大把的汗水从脸上直往下流,可他顾不了那么多,顾客还等着呢。他快速摸出手机,习惯性地拨打姚航春20年来一直在使用的电话“求援”……

  采访中,记者看到如今的戴场岛有了“农家乐”“度假村”,村民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是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大家电,还是微波炉、煮蛋器等小家电应有尽有。从通电到稳定用电再到现在的智能用电,岛上村民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智能化。这样的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岛上走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这些大学生也大多数认识姚航春,因为在他们的求学路上,姚航春一次次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帮助修复电路,让他们可以继续学习。“姚叔叔您好,最近身体怎么样……”这是前几天一位大学生发给姚航春的短信内容,岛上有棵“幸福树”,是30多年前岛上一个张姓青年考上名牌大学时栽下的。如今,从戴场岛已经走出了20多名大学生,这一直是戴场岛村民引以为豪的事情。

  随着夜幕的降临,戴场岛上村民家中的灯光逐一被点亮,一根电线、一束光,老姚望着岛上亮起的盏盏灯光,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0年的坚守,见证了小岛电力变迁,守护着岛上186户、382人的“光明”。姚航春说,他还会坚守下去,直到干不动。

  (来源:宿迁网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