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集中攻关 多能性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取得重大突破 !镇江的这个团队厉害了!

2019年04月11日 11:20:41 | 来源:新闻镇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微信图片_20190410170234.jpg

  记者今天下午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了解到,由江苏大学再生医学研究院郑允文博士、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李遇梅博士共同主持,刘莉萍医师领衔实施,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博士鼎力协助的一项皮肤再生医学研究论文《用黑素缺失患者自身由来的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生成的黑素细胞有望推动自体移植治疗》在自然科学领域顶级学术刊物Cell系列杂志Cell Reports公布。这也意味着多能性干细胞的移植治疗取得重大突破,江苏大学再生医学研究将为白癜风等色素脱失患者带来福音。

微信图片_20190410170246.jpg

  长期以来,部分人群由于黑素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失,产生色素脱失性疾病,即人们常说的白癜风等疾病。由于病症特殊、影响美观,导致病人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伴发精神心理障碍。传统治疗方式之一的“黑素细胞自体移植法”,通常较难获取足够数量、较高增殖活性并适合移植的黑素细胞。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山中伸弥教授发明的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即iPS细胞),具无限增殖和分化各种细胞的潜能,但诱导分化而来的黑素细胞在体内的组织再构建能力和安全性问题此前尚未获得有效验证。

微信图片_20190410170241.jpg

  针对以上难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刘莉萍医师及其研究团队通过5年时间集中攻关,成功利用白癜风患者色素脱失部位的皮肤组织生成患者iPS细胞,并通过三维诱导分化培养技术(专利申请号:201810419157.6)获得了大量具有高增殖能力和体内整合能力的黑素细胞。研究团队借助免疫缺陷型小鼠的毛囊重构模型,证实了iPS细胞诱导的黑素细胞经移植后可以长期稳定地再生性构建皮肤基本结构,发挥正常皮肤功能,并在2个多月的观察期间,无致瘤性表现。

微信图片_20190410170244.jpg

  目前,有关iPS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已在日本医学研究界得到开展,用于治疗眼、心脏和神经等相关疾病的试验治疗。此研究不仅首次揭示了iPS细胞由来的诱导黑素细胞在人体内的长期功能性维持状况,也为今后个体化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源和治疗策略。此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临床转化,将为黑素脱失等病症提供革命性的治疗手段,为白癜风患者自体细胞移植治疗带来福音,也为有关色素脱失的产生机制和其他难治性疾患提供可能的研究模型与可资的借鉴之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