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再次吹响,徐州烈士请求入列!淮塔上能否刻下他的名字?

2019年04月07日 17:37:12 | 来源:无线徐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光荣,必须传承;

  英雄,永不独行。

  由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徐州广电传媒集团共同发起的全媒体特别行动"帮英烈寻亲 送英烈回家"一经推出,很快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沛县河口镇盛守运先生打来电话,他在网上看到无线徐州发布的"寻人启事",感觉其中一名叫做胜贤思的烈士应该就是他的爷爷!

  这一线索立刻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烈士家属推测:盛严诗就是胜贤思

  得知这一重要线索,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沛县河口镇秦庄村,见到盛守运和他的父亲盛均堂老人。

  盛均堂老人的父亲叫盛严诗,现有的《烈士证明书》等资料显示,盛严诗烈士生前所在的单位和职务为"湖西三分区七团一营,营长";牺牲的时间地点原因为"1949年,五虎张集,在解放战争中"。

  通过对现有资料梳理发现,盛严诗烈士和胜贤思烈士的个人资料有些许不同:盛严诗烈士的资料上并没有明确标注参加的解放战争是淮海战役,至于五虎张集在哪里,也有待进一步核实。

  但盛均堂老人认为,同为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籍贯相同,姓名谐音,胜贤思烈士和自己的父亲应该就是同一人。老人还说,那时的沛县四区河口村,就在现在的河口镇秦庄村这一带,据了解,当时就没有姓“胜”的村民。老人推断:胜贤思烈士的“胜”应该是“盛”。

  同村老人:盛严诗烈士在淮海战役捐躯

  盛均堂老人说,母亲生前也经常向他说起父亲的事,其中就包括参加淮海战役。盛均堂听母亲说,1938年,父亲盛严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投身革命在湖西三分区工作。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后,盛严诗又满腔热血奔赴战场,当时一同前往的还有本村一位名叫汪泳汉的青年。在淮海战役中,盛严诗不幸牺牲,汪泳汉费尽千辛万苦把盛严诗的遗体从战场上带回村里。据汪泳汉讲,当时盛严诗是主动请缨,冲锋陷阵,没想到这一转身,便是永别。

  遗憾的是,汪泳汉老人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去世。经过进一步沟通,盛均堂老人忽然想起一个人,今年86岁的邻居葛维真。

  葛维真老人退休前曾在河口镇担任小学校长。葛维真回忆说,他打小就认识盛严诗,淮海战役爆发那年,自己已经十多岁了,也记事了,而且也看到盛严诗的遗体被汪泳汉带回村里。当时盛严诗身上有很多枪伤,不忍回想。他说,盛严诗当时就是参加淮海战役牺牲的。

  如果盛严诗烈士是参加淮海战役牺牲的,那么,他和胜贤思烈士的个人资料也将进一步吻合。但相关信息仍需进一步核实。

  官方记录:盛严诗 =勝贤思

  盛均堂老人提到,还有一份《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原件在父亲的档案袋里,那个就能证明父亲就是“胜贤思”。随后,记者又来到沛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情况。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盛均堂老人提到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原件,上面牺牲军人的名字,除了姓氏"勝"是繁体字外,"贤思"二字与淮海战役牺牲烈士胜贤思的名字吻合。

  不过遗憾的是,这张光荣纪念证上并没有写明烈士牺牲的时间、地点及原因。

  官方留存的材料,和家人手中的证明,为什么名字却不统一呢?工作人员分析,这张光荣纪念证,应该是1983年更换《烈士证明书》时,家属按程序提交上来的。当时换证时,有可能是家属提出烈士的名字叫盛严诗,新的《烈士证明书》上,名字就进行了更正。

  一同前来的盛均堂老人说,这份《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是母亲去世前交给他的,因为母亲不识字,当时也没发现父亲的名字被写成了"勝贤思"。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勝贤思"和“盛严诗”很可能是同一人。至于"勝贤思"和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胜贤思是否是同一人,还需进一步查证。

  那么,"勝贤思"或者是盛严诗,有没有参加过淮海战役呢?我们在《沛县民政志》、《沛县烈士英名录》上一番搜寻查找,暂无所获。沛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将尽快搜集资料,核实相关信息,给盛均堂老人一个满意的答复。

  清明又至,英魂不朽。

  在沛县河口镇秦庄村北,绿油油的麦地一望无际,这里就是盛严诗烈士的长眠之地。

  盛均堂老人说:“如果能确认父亲是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希望能把他原本的名字刻在淮塔英烈墙上,让他早日归队,这也是全家人的一个希望,别的没有什么要求。”

  事情了解至此,关于胜思贤烈士和盛严诗烈士究竟是否是同一人的主要疑问点在于:

  盛严诗烈士参加的解放战争究竟是不是淮海战役?

  盛严诗烈士的个人资料显示,其生前所在的单位是“湖西三分区七团一营”,和华野一纵有无关系?

  盛严诗烈士牺牲的地点“五虎张集”又是哪里?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也欢迎和我们取得联系。

光荣,必将传承;

英雄,永不独行。



  

 

  


layer
快乐分享